大的錯誤。說起來,李綱真的不是個專業的軍事人才,敵軍臨境,他犯了個最大的原則性失誤。
開封城西北方有個地方叫牟駝岡,它三面臨水,一面是坡,地勢非常完美,是宋朝京城附近的一個軍需重地,有兩萬匹戰馬、無數的草料。李綱忘了派人把軍馬調進城裡,更沒有處理好那些草料,金軍在郭藥師的引領下,直接撲了過去,把這些都搶到了手裡。
客境作戰,最大的隱患是給養不足,金軍孤軍深處,這方面更是死穴。可是由於宋朝的疏忽,金軍毫不費力地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開封城外也是繁華之地,居民都沒有疏散,金軍可以隨便遛馬一樣出去搶劫。站在開封城頭,李綱是自責的,這是他的失誤,他人為地把開封保衛戰的難度提升了。
他只有加倍的付出,才能挽回這些損失。但是,要支撐到哪一步呢?李綱深深地知道,哪怕再堅貞的心志,也沒法靠開封城本身的力量挺過這道難關。所有的希望,都凝聚在勤王的援軍上。
援軍何時能到他不清楚,唯一能讓他慶幸的是,勤王的命令在徽宗逃跑前就釋出出去了。
第二十章 東京保衛戰
公元1126年,宋靖康元年正月初八,東京保衛戰打響。
金軍在夜色下發起了進攻,首選的目標是水路。這很明智,開封城共有四條穿城而過的河道,分別是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廣濟河(即金水河)。汴河是其中最大最寬的一條,它“自淮而南,邦國之所仰,百姓之所輸,金谷財帛,歲時常調,舳艫相銜,千里不絕”。
於是,進城時的水道也相應地寬到沒道理。
前面說過,東京城裡最寬的一條大街保守估計是三百零七米,那麼最大的一條河進城時的水道寬到什麼程度呢?具體的數字目前沒有,可以查到的是它至少有兩到四個水門。
汴河很可能是單入單出、單入雙出或雙入雙出的。更形象一點,它就像現在的四排車道大街一樣,寬到這樣子,很顯然在戰爭中顯攻難守。
金軍就選擇了汴河作為進攻的第一目標。
夜色中,幾十艘船上火光熊熊,沿汴河而下,衝向西水門。金軍的目的很明確,首先破壞宋朝都城的城防設施。李綱派了兩千多敢死士兵守在水門邊,火船到了,他們用特製的長鉤把船拖到岸邊,來不及撲滅火勢,直接用大石砸沉在水裡。
後面跟上的才是金軍的攻城部隊。
李綱緊急派人在水中設定杈木,阻止金軍的運兵船靠岸,蔡京家裡假山的石頭也產生了點作用,河道變得阻塞。就這樣,第一場戰鬥發生在水門前,宋、金兩軍激戰一整夜,天快亮時金軍退走了,他們始終沒能衝進開封城的外城牆。
天亮後,宋軍在水門前發現了一百多具金軍的屍體一夜,只殺了這麼點敵人,還是在北方遊牧民族不擅長的水戰裡。這個數字給每一個宋朝人敲響了警鐘。
初九日的太陽昇起時,金軍發動了強攻,這一次他們沒走水路,選的是酸棗門、封丘門一帶的城牆。這個選擇也很刁鑽,正中宋朝的軟肋。
酸棗門、封丘門在開封城的城北,是整個開封城的後門。按順序從它們往裡走,直接就是延福宮、艮嶽,再向裡一點就是內城皇宮。從這裡打,等於是跳牆進後院,只要突破了,立即就能威脅到宋朝皇帝本人。
這才是攻擊的要點,誰要是從南門進,先攻佔廣利、普濟兩道水門,再舍船登岸攻破南薰門,穿越整個外城強攻朱雀門進內城,橫穿整條御街殺奔宮城的宣德門才是白痴。
金軍不白痴,這一招打得宋朝措手不及。當時李綱正在垂拱殿向趙桓奏事,聞訊之後立即跑出殿外招集禁軍,只選弓箭手。緊急中有一千多名弓箭手集結,跟著他跑出皇宮,奔向北邊的外城。
這兩點之間的距離足有二十里,為了節省時間,李綱他們沒走大道,穿行在夾道窄巷之間,等他們趕到酸棗門一帶時,發現還沒太糟,來得及。金軍只有一少部分渡過了護城河,正抬著雲梯往城上架。
這實在太妙了,城外一望無際啥也沒有,一大片的金軍沒遮沒攔地站在大空地上,都是活生生的靶子。李綱帶來的弓箭手站在城頭上居高臨下,想怎麼射就怎麼射。
爬上雲梯的金軍迎頭被礌石砸了下去,個別人品運氣都好的還被澆上了滾燙的火油;站在城牆和護城河之間屬於命苦的,射的就是他們,想跑想躲都沒地方;遠點的,比如正趴在木筏上過護城河的,待遇最優厚,他們和當年澶淵之戰中遼軍主帥蕭撻凜一樣,被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