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選妥協。
於是,以官方檔案對外宣佈李綱恢復原職。這個檔案寫得很快,派專人送出皇宮傳達給李綱。到這步,民意勝利了,政府的危機也算過去了,可事情居然還是出了岔子。
問題出在送信的“專人”身上,這是個叫朱拱之的大胖子太監。事隔幾百年我都可以肯定,這一定是有人故意惡搞,皇宮裡太監無數個,這樣的急事居然派出個大胖子。只見這位巨胖,在萬眾矚目下走出了皇宮,一步一顫一寸一挪,無比艱難緩慢地向李綱家的大門前進直娘賊,腌臢潑才,忒煞欺負人!十萬人一擁而上,朱胖子也碎了。
官方被進一步震撼了,這次快馬加鞭再沒有半點阻礙,去宣召李綱上任,第一個任務是立即趕到事發現場,安撫百姓。
讀史到這裡,要注意。這不是什麼勝利,更不是件好事。在民意來說,在看客來說,這很過癮,真是出了口惡氣。但對當事人來說,比如陳東,就危險之極了。官方的人不是白殺的,當時就有人勸陳東逃跑。陳東哈哈一笑,跑什麼?現在我的頭已經掉在地上了!只是為國為民,必須把這件事做徹底了,別的根本不去考慮,也沒法考慮。
對李綱來說更是這樣,不說他在東京保衛戰中得罪了整個官場,光是這時的民變就讓他萬劫不復。民心向李綱,致皇家於何地?!
當李綱來到現場,接受百姓歡呼時,不知他是什麼心情。
李綱出現了,百姓們沒有滿足,還有種師道。大敵當前,他們最看重的是軍方人物。官方百依百順,派專車接來了种師道。當車簾掀起,露出种師道的滿頭白髮時,開封城的市民們才放心滿意。
他們散了。
這次民變的作用是偉大的,不僅一舉讓腐爛怯懦卑鄙無恥的宋朝上層屈服,連城外的金軍也怕了。當李綱、种師道重新上任的訊息傳到牟駝岡時,完顏宗望下令撤退。
宋朝終於爆發出了一個超級大國應有的氣勢,僅僅是氣勢,並且是民間的,金軍就怕了。他們帶著千萬兩白銀,百萬兩黃金,數不清的珍玩玉器,向北方撤退。
東京保衛戰至此結束。
但事情並沒完。金軍還在宋朝的境內,這一點在不同人的眼裡意味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後果。第一種,是首相李邦彥。這浪子還是首相,開封市民們太善良了,至少要讓這個敗類罷官才能散嘛。可是百密一疏,這人還是宋朝的頂級高官。
金軍在境內,他寢食難安,時刻緊張。他覺得無論再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也要送走這批凶神;第二種是种師道。老種將軍覺得這是機遇。他說,李綱的計劃仍然是可以執行的,立即運動兵力到黃河兩岸,無論在哪一端展開圍攻,仍然可以全殲來敵。
這事沒有展開討論。种師道被勒令回西北老家去,隱居還是當兵隨他便,國家的事不必他操心。至於黃河兩岸,李邦彥派人送了兩面大旗過去,上面寫著“有擅出兵者,並依軍法”。
軍法,殺無赦。
這樣兩面大旗在黃河兩岸迎風招展,保佑著完顏宗望率領六萬金軍,拖拖拉拉帶著無數輜重渡過大河,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至此可以總結一下了,這一次所謂的東京保衛戰的本質是什麼。拋開一切的細節,看最主要的脈絡,我們會發現,金軍只是打了兩次毫無效果損失慘重的強攻戰,一次連開封城門都沒能摸到的反偷襲,就得到了千萬兩白銀、百萬兩黃金、親王為人質、割讓北方三鎮的空前勝利。
怎麼得到的呢?
全是宋朝自己拱手送上來的,不僅一定要金軍收下,連回家上路時的安全都單方面保證了!這就是這次戰爭的本質。
根本不是什麼戰勝戰敗,而是媾和!
第二十一章 欽宗式沉淪
儘管是“媾”,宋朝的上層也很滿意。金軍圍城長達四十餘天,這時雨過天晴,怎一個舒爽了得!安心之後,大佬們開工,去收拾亂攤子。
在這個過程裡,宋朝上層顯示出了非同凡響的行政能力,把想幹的事有條不紊地一件件完成。
第一件,清理開封城。
這段日子實在太亂了,開封城自從姓趙以來,近一百八十年一直安靜祥和,現在居然鬧民變了。追究責任,都是太學生鬧的。
很好,秋後算賬。
其實,事發當天李邦彥等人就已經動手了,在李綱、种師道露面,開封市民逐漸散去之後,官方突然集結人力,抓捕了幾十個“暴徒”,不經審問,直接斬首。這就是宋朝當局對民變事件的處理態度。這時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