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走,宋朝沒有了外患,可以全力以赴地處理內憂了。
李邦彥、李梲提議,把陳東等太學生領袖抓捕,擒賊擒王,直接快當。王時雍反對,開封市長認為這樣太幼稚了,殺了一個陳東,還會有張東王東,這是不解決問題的,應該出兵包圍太學,把所有的學生一網打盡,全部處死。
這個提議太彪悍了,立即震動官場,萬人傳揚。想想連姚平仲夜襲都能洩密,這樣的事能不飛出皇宮,傳遍開封城裡的大街小巷嗎?太學院裡一半的學生立即消失閃人,離校出走。
這讓王時雍非常掃興,這樣就沒法做到規模宏大血流成河了。不行,太學院的官方要立即出面,去召集學生們回校等刀。
國子司業,也就是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黃哲馬上趕到了太學裡,把剩下的一半控制住,並透過種種渠道向沒走遠的學生們講話,快回來吧,再不回來的話,就開除你們的學籍!
學籍,真是嚇死人了啊。
剩下的太學生們說,不用你開除,我們自動退學。說完之後,這個世界突然安靜了。學生們僅僅是再次露出要反抗的一點點苗頭,只不過是談學籍的問題,宋朝當局就又軟了。
皇帝出面,承認學生們遊行集會的行為是愛國,是“忠義”的。
有了這個定性之後,其餘的事情都好辦了。著名學者、國子祭酒,也就是教育部部長楊時出面,盛讚學生們忠君愛國大義凜然不畏強暴純真可愛尤其是陳東,你是這個時代裡最可愛的人,所以你可以畢業了,從此走出校園,到工作崗位上為國家作更大的貢獻。
陳東的心很涼,他清楚,這是赤裸裸的收買。他深深摯愛著的國家在邀請他去同流合汙!這是個多麼巨大的諷刺,這是多麼絕望的悲哀!
難道他不顧生死去維護去抗爭的目的,就是為了一官半職嗎?這個疑問如果他真的向李邦彥等人提出來,李首相會真誠地向他點頭,是的,就是這樣的。不然的話你為什麼這麼拼命呢?人生在世,不就是在追求這些嗎?
雞不同鴨講,龍不與蛇交。兩者只能決裂。陳東五次上書拒絕,離著宋朝官場遠遠的。
當局很難堪,但目的達到了。學生們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先是人數少了一半,陳東等領袖又始終停留在民間,這讓再次民變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第一件事完成,帝都安靜了。趙桓的眼光飄向了遠方,在他的心裡,開封城外的威脅,如果非要提到最大的威脅的話,遠遠不是東北方向的金國,而是在遙遠江南優哉遊哉的宋徽宗一行。
他老爸。
那是一整套的宋朝君臣班子,趙佶、蔡京、童貫、朱勔,這些人加在一起要皇帝有皇帝,要宰相有宰相,軍隊、錢財更不用說,都是把持宋朝二十多年的老手。
這幫人在鎮江修宮室造庭園,作久居之勢,每個月的花費達到了二十萬貫,龐大的開支都由當地政府支出,長江以南,開封的政令如同虛設,趙佶根本不想放權,他甚至出面攔截過勤王的軍隊。江南小朝廷呼之欲出。這不行,趙桓絕不允許這種事情出現。
他要想個辦法,選個人,把老爸技術性收回到身邊,不費一刀一槍解決掉皇位的最大威脅。
這個活兒派給了李綱。這是唯一的人選,全宋朝官場都煩李綱,也全都承認,這是個好人、信人、純潔的人。
連趙佶都承認。
於是,只有李綱出馬,才能溫和地回收老爸。李綱和趙佶的見面很生活化,兩人談天說地愉快地交流,李綱介紹了剛剛“勝利”的東京保衛戰,趙佶則關懷了一下李綱早期的電梯生涯。之後,兩人討論了一下欽宗上任之後的一些政治工作,沒多久,趙佶決定回家。
信李綱,信人品,繼而相信他一直沉默孝順的長子。
四月三日,趙佶一行回到了開封城,等待他的,是一個陌生的兒子和冰冷的世界。他徹底昏聵了,忘記了他一直給予長子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趙桓絕不願再回到從前,他要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生命。剛一開始,他就驅逐了趙佶的全部侍從,讓趙佶孤零零地待在龍德宮裡,徹底老實;第二步,他收走了財權,哪怕是趙佶曾經賞賜下去的東西,也要重新交出來;第三步,他毀了趙佶東山再起的念頭。
趙佶想反擊。他說金軍很可能再來,由他去洛陽招兵買馬,為宋朝建立另一塊根基。簡直是笑話,趙桓不予回答,連否決都懶得說。
趙佶慌了,他萬萬沒料到處境糟到了這地步。他想挽回,想了想為今之計,沒權沒錢沒人,怎麼辦,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