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2 / 4)

我們宋朝和平得太久了,忘了訓練。現在我們開始適應了,你們能總贏下去嗎?小心,我國富有天下,地域廣闊,輸一兩次無所謂,你們敗一次,就有亡國的危險!現在你回國對李元昊說,如果歸順,朝廷會待他比從前更好。”

最後這句話讓李元昊一直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目標終於達到了,前面詳細分析過,定川砦之戰的用意就是一個臺階。難得宋朝給他主動遞了過來,必須得接住。但是接,也有個方式方法。他把光信和尚從大牢裡放了出來,以貴賓之禮接待,將養一陣後陪著李文貴回到宋朝,帶來了第一封信。信的內容卻繼續著桀驁不馴。

——我如日方中,只可順天西行,怎能逆天東下?!決不投降。

簡直是威風八面,寧死不屈嘛,宋朝決定成全他,就讓他繼續挺著吧。結果剛過去兩個月,李元昊的信又來了,這封信的力度足以媲美100多年前石敬瑭寫信給耶律德光。信是這樣開頭的,“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他主動給宋仁宗當兒子!

李元昊比趙禎大6歲,在戰場上屢戰屢勝,為了議和能混到兒子份上,這應該是無與倫比的誠意了吧。且慢,後面還有話。

“本國自有國號,無奉表體式,其稱兀卒,蓋如古單于、可汗之類。”說得很明白,我可以給你當兒子,但我一定要是國王,西夏必須獨立。

龐籍沉默了,想了很久,他說了一句話。“天子至尊,至高無上。你們這份國書里名體不正,我不會上傳給皇上的。”

他在強調皇帝的唯一性,李元昊還不夠資格。

來的使者也不含糊,回答說我們的名體很正,兒子侍奉父親,就像臣子侍奉皇帝。這有什麼不對?我要求到開封面見皇帝,如果皇帝親自不許,我再返回去更改。

正中龐籍的要害。范仲淹的例子在前面,人臣無外交,對方要面見皇帝,他沒權拒絕。這樣時隔五年之後,西夏使者再一次進入開封城。很快就被趕了出來,焦點仍然在名分上,李元昊殺人放火,居然還要和宋朝皇帝平起平坐,無論如何不能答應!

不答應就算了,李元昊的國書在半年之後再次降臨,這回一切都很正規。要求宋朝增加歲賜,割讓邊地,解除鹽禁,重開榷場,一共是11個條款。

尤其是開頭的稱呼變了,再沒有兒子父親的說法,他直接稱自己為“吾祖”。注意,不是兀卒,怕你們宋朝人看不懂,來了個直接的漢譯音。

“吾祖”

我是你爸爸!

這兩個字還有別的解釋嗎?這份國書一露面,宋朝立即炸了鍋,各位御史們先跳了出來,蔡襄怒不可遏。這是在玩我們宋朝,如果答應了,以後他們上書時自稱“吾祖”,我們答詔書時也稱其“吾祖”,我們堂堂大宋成了什麼?!

是可忍孰不可忍?絕不答應!

由此上綱上線,文官們的想象力和尊嚴感無限度攀升,每個人都變得血貫瞳仁。朝廷裡的和、戰兩派又開始分裂。和,以宰相晏殊以及范仲淹等人為首,他們認為李元昊那些党項人的傳統就是沒有道義廉恥,一時半會改不了的,毛病總會犯,就算現在乖了,以後肯定還會變化。

這點看得很準,以後的確不停地變,一直變了100多年!

所以嘛,我們許和是必須的,只是要震懾一下對方的氣焰就是了。

戰的一派以韓琦為首。比較可憐,精確一點的說法是,中書省裡只有他一個人為“首”。韓相公怒了,他堅決不同意和談,無論誰勸都不行。最後首相晏殊沒了辦法,做了件特沒面子的事,他把刺蝟扔給了皇帝。陛下,我們都同意了,只有韓琦反對,您看著辦吧。

皇帝把韓琦叫來,問為什麼。韓琦說現在之所以認為李元昊肯定會降,而且以後不會再造反,是因為契丹方面穩定了,遼國和我們再次成為盟友,他們會約束李元昊的。可是有一點,遼國能讓李元昊罷兵,自然也能讓他舉兵,那時兩線作戰,我們怎麼辦?

回想一下,遼國是因為什麼和我們再次結盟的?是歷代的友情?還是富弼以及軍方的壓力?很明顯是後者。如果我們現在以屈辱條件同意李元昊的和談,遼國方面會重新掂量我們的分量的!

虎狼之邦,不能以仁義禮智來衡量,我們得時刻清醒。所以和談是肯定的,但不是現在。

這樣的理由誰也沒法反駁,於是事情就拖了下來。一拖兩個多月,西夏的使者等得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你們先聊著吧,啥時有信兒通知我。

西夏人回國了。西線就此進入扯羊皮狀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