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湟州城兇險百倍的地方。
怎麼辦呢,還是像上次一樣圍城狠打三晝夜,甚至六晝夜,直到成功嗎?那得用多少具屍體墊在宗哥城的城牆下才能辦到。身為主帥,無論是為了士兵的生命,還是為了後面攻打青唐城保留實力,都不能這樣做。
可是,不這樣又能怎樣呢?猶豫中,突然傳來了一個好訊息,據可靠線報,谿賒羅撒暴怒了,他放出話來:一定要和宋朝人死磕,有宋沒他,看誰去死。
谿賒羅撒帶兵出城,在宗哥城的東邊二十公里開外的葛陂湯擺下了陣勢,要在這裡和宋軍野戰,決一勝負。這個想法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來,都被人認為很愚蠢。可是,王厚在第一時間知道了他的真正意圖。
這真是個特別的吐蕃人,這事表面上看來再蠢不過。畢竟二十年之間,熙河軍團以野戰能力至少平定了河湟部三次,這是無法拉近的差距,每個吐蕃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承認,出城和宋軍野戰,等於自殺。
但這次不同,王厚跑得太快了,軍隊哪怕剛剛休整過,仍然處在疲勞期,要是縮在城裡等著宋軍攻城,其實是給了宋軍喘息的機會。
現在主動迎上去,以逸待勞拼筋疲力盡,勝算極大。如果真贏了,以野戰擊潰宋軍,這會給整個河湟戰區帶來連鎖反應,每個吐蕃人都會趁火打劫,熙河軍團會被埋葬在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谿賒羅撒拼盡了老本,把六萬兵力都帶到了戰場上。
王厚沒讓他失望,面對挑戰,王厚不僅沒有退讓,反而加快速度,率領中軍越過前軍,以主帥為箭頭接近戰場。
吐蕃人先到葛陂湯,這是當地最有利的地形,宋軍選擇的是葛陂湯北邊的一座小山坡,在那裡集結隊伍列開陣勢,向吐蕃人推進。
先失去了地利,似乎熙河軍團在疲勞之餘犯下了更大的錯誤,但是很快吐蕃人就會知道,宋軍選在北邊列陣會有怎樣的變化。
那簡直讓谿賒羅撒欲哭無淚。
戰局展開,走向被宋軍掌握。他們先是緩緩推進,向吐蕃人施壓,果然壓力巨大的吐蕃人做出了反應,他們的騎兵從葛陂湯上衝了下去,數萬騎兵的衝鋒驚天動地,可是兵力調動太明顯了。
王厚命令前鋒高永年頂住,中軍派出騎兵反包抄吐蕃人的後路,後軍張誡趁機渡河,率領輕騎兵向站在高岡上觀戰的谿賒羅撒衝鋒。
戰術很對頭,但效果不顯著,吐蕃人是六萬兵力,全騎兵兵種,這是個可怕的數字,在宋史一百五十年之間,哪怕規模最大的戰役,如燕雲之役、雍熙北伐、五路徵西夏等等,哪怕出兵人數過三十萬,也沒有六萬騎兵同時出陣的時候。
六萬騎兵,這是谿賒羅撒驕傲的資本,實話實說,他有這個兵力,就配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如果真的吐蕃人萬眾一心,哪怕他把這六萬人拼光了,獲勝的熙河軍團也將元氣大傷,被後邊的青唐城擊敗,被河湟地區內的吐蕃勢力吃掉。
這是王厚、童貫所沒法承受的,可也是沒法迴避的。宋軍收復河湟,從第一次王韶起,打的就是威望,尤其是後面的兩次,必須贏,必須贏得漂亮利落,不然已經被壓服的吐蕃人都會再起異心,這些都逼著王厚以最神勇的姿態去作戰。
眼看著對耗不可避免,關鍵時刻變化突然發生。西北邊狂風大作,暴風雨來了。塞外的暴風雨捲起漫天的風沙,從宋軍的背後刮向了吐蕃人,這是要命的事,突然而來的大風曾經不止一次地左右了宋遼、宋夏之間戰爭的勝負。
甚至遼、夏兩國間的走勢,也是一場大風沙決定的。
風沙中,吐蕃人一敗塗地,掉頭就跑。宋軍要做的就是追,一直追到三十里開外,砍掉四千人首級,俘虜四千人,才得勝回程。之後的事情只有一個,宋軍派出了一個萬人騎兵隊,窮追谿賒羅撒,哪怕到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他。
事後證明,這個任務實在是太艱鉅了,谿賒羅撒是真能跑。他先是趁亂跑到了宗哥城下,想鑽進去繼續固守。可是城裡的部下背叛他,根本不開城。
谿賒羅撒迅速奔向了下一站——青唐城。這是河湟吐蕃最後的據點了,一直住著最尊貴的吐蕃領導,總會收留他吧。可是迎接他的又是大鐵鎖,首都也拋棄了他。
谿賒羅撒仍然不死心,他帶著親信跑進了青唐城邊上的谿蘭宗山裡,準備長期打游擊,跟宋朝人耗到底。沒想到他前腳才到,宋軍後腳就追了上來,並且是從青唐城南邊的青唐山拐進谿蘭宗包抄他。
到這步了,谿賒羅撒還不投降,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