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2 / 4)

的,是拍馬都追不上的,是做夢都想象不到的。比如他不許士兵生火做飯,不許牲口鳴叫,全軍不許發出任何響動,以免暴露軍隊的行蹤,招來敵人。

可是他身在最外線,種諤走的又是東路,既讓出了高衙內的道兒,又提前把他前方路上所有的敵軍都砍倒,已經是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危險了,你這個死太監還緊張什麼?

沒興趣把寶貴的文字用在痛罵這個閹人身上,直接說河東軍的出兵整過程。如此這般,一路之上沒遇到任何敵軍,冷、餓兩點就折磨死了宋軍兩萬主戰部隊。勉強支撐到了神堆,隨軍的民夫一聽這裡和種諤的綏德城非常近,立即就散夥了。

根本沒法控制,雖然,民夫這樣,但河東軍的素質還是很高的。他們聽從王中正的命令繼續前進,只不過到了奈王井後,糧食全部吃光,不想死就只有退軍。

十月底,河東軍退回宋境,進行休整。步騎總和6萬人,民夫6萬、馬2000匹、驢3000頭。另有民夫5萬人作為後備的強大部隊,出兵40余天,只是進行了一次野外徒步,就結束了使命。

另一方面,劉昌祚的涇原軍已經把戰火燒到了靈州城門。

沒錯,不是城下,是城門。涇原鐵騎狂飆突進,行動路線的選擇,時機的把握空前成功,當他們出現在靈州城前時,守城的西夏人一點反應都沒有,他們不懂,為什麼層層堵截,宋朝人還能突然出現。

驚愕中西夏軍隊做出一個非常英勇,也最失算的決定。面對涇原軍,他們立即派兵出城迎戰,而不是第一時間堅守。

這是自信,可惜腦子太蠢,沒能衡量出雙方力量的起碼對比。自古以來,最好的城防部隊也別想和野戰部隊平地交鋒,涇原軍既然能突破一路之上那麼多西夏的野戰兵團,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是你們這些防守型的城牆兵能對付得了的嗎?

可西夏人就這樣衝到城外了。劉昌祚瞬間狂喜,蒼天在上,這是他事前不敢奢望的好運,透過湧出來的西夏大兵,他看到的是大開著的靈州城門!

他命令前鋒把敵軍拖住,後軍一擁而上,直接搶關。那一天眼看人馬踩踏,靈州城的大門被蜂擁而上的宋軍抵近,只差一點點就衝了進去。只要衝進去,無論是戰略意義,還是部隊的給養,都迎刃而解。可是就在這時,有一匹快馬發瘋一樣地從後面衝進了涇原軍的隊伍。

從後面來的,是自己人。這匹快馬不惜一切代價,盡最快的速度帶來了西征主將的命令。一直隱身的高遵裕終於現身了,他不知用了什麼樣的偵察力量,居然能這樣準地把握住涇原軍的一舉一動,在最關鍵的時刻,送來了決定整個西征大局的命令。

他命令,涇原軍停止攻擊,不管戰爭進行到了哪一步,立即停下來。理由是他身為主將,正和西夏談判,宋軍就要不戰而勝了。

劉昌祚瞬間僵硬,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稍微有一點點戰爭常識的人都知道,破門而入是唯一的硬道理,與之相比,什麼見鬼的談判都是騙人的。退一萬步講,就算真在談,也會隨著戰爭的程序而發生改變。很明顯,高遵裕是要搶功,他不願由劉昌祚攻下靈州城。

但是劉昌祚不敢違令。主將在做什麼,副手沒權力過問,不管是不是真有談判,他必須得立即停下來如此,之前的艱苦作戰、百里疾行就都作廢了,有了準備的靈州城絕對是一個空前堅固的堡壘。

劉昌祚嚴格執行命令,涇原軍後撤,把西夏人讓進了城門,再遠遠地退回去。天賜良機就這樣隨手扔了涇原軍全軍將士垂頭喪氣地往回走,真是來時威風,走時稀鬆,來的時候狂風暴雨,回去的時候慢慢騰騰。

沮喪之餘,大家的心裡都浮上來個問號,高遵裕高大衙內,按他的生平履歷來說,應該不會出這樣的昏招,不會有這樣低劣的人品才對啊。

高遵裕,字公綽,蒙成人。生於1027年,現在54歲了。看以往戰績,他是個亂七八糟、邪惡狡詐、讓敵人一個頭八個大的角色。

熙寧元年時,他在西北榆林做防禦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這位衙內很能吃苦,榆林那地方別說宋朝時,就是現在也是個不發達的縣城,既艱苦又危險。尤其是這一年,當危險來臨時,才發現還真是大啊。西夏發兵10萬,其中有3000名鐵鷂子,看實力已經相當於李元昊時期的好水川之戰了。

高遵裕手邊的兵力是兩萬,硬拼顯然不行。在這種緊要關頭,他向四周看了看。他看到了一條河,石門河。再向上看一眼天空,當時是盛夏,熱得不動都一身汗。很好,這兩個條件加在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