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3 / 4)

愛卿還是幾年前挽狂瀾於既倒、敢獨身屹立於殘暴金主面前的那個虞允文嗎?

所有知道內情的人也這樣想。

直到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二月,虞允文於蜀川病故。師未出而身先死,南宋丞相比當年的蜀漢丞相還要悲劇。

沒人為虞允文悲傷,包括趙昚在內,南宋帝國對虞允文的死報以不解、鬱悶。這是為什麼呢?是四川那個地方邪,每次北伐都會拖南宋的後腿,還是虞允文把大家都騙了?

想到了騙,趙昚的怒火裡夾雜著無數痛苦的回憶。為了再一次北伐,他作出的努力實在是太多了,比如節省每一枚銅錢以增厚國庫,還因此被臣子們嘲笑:“陛下不過被數文腥錢作使,何不試打算得幾番犒賞?”

諷刺他攢下來的錢別說支撐北伐了,連給軍隊打賞都不夠。天可憐見,他攢點錢容易嗎?

比如他以身作則,帶動全民練武。他先是射箭,成績很好,一連幾個月都保持高中靶率。直到某天突然間用力過猛,把弓弦拉斷了,反彈回來的弦把他的眼睛都打腫了,半個月沒法上朝。

還有就是他突然間有了個習慣,開始拄柺杖。那是一根顏色深沉、造型古樸的木杖。趙昚寬衫拄杖而行,姿態儒雅、頗具風度,這讓文士集團非常欣賞,很想效仿。

某天,趙昚出行很急,突然想起木杖沒帶,連忙派人去取。去的是太監,本想著一根木杖能有幾斤,很容易就能帶走,結果入手才發現,重得驚人。

那是鐵杖。

趙昚無時無刻不忘砥礪自己,要身體健壯、意志堅強。從自身出發,以支撐北伐的消耗。

再比如他為了理順內部,每天處理海量的公務。某天他實在是累到極限沒法再沉默了,對身邊的臣子說了一句:“朕每天都要遊行全國一週啊!”意指全國公文每天都要處理一遍。

做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可虞允文把一切都耽誤了!怒火難遏,趙昚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舉動,對虞允文之死,南宋官方不賜諡、不贈官。

其實單以採石磯之戰,虞允文就該終身享受英雄待遇。他死後的待遇如此差,讓人不禁想起了符離之戰後,趙昚對李顯忠的處罰。

剝奪一切職務,沒收一切財產,收回一切榮譽。直到氣消之後回頭看,才明白處理得太過了,再給予補償。

虞允文的身後事也是這樣。趙昚在四年之後檢閱四川軍隊時才發現全都是精壯士兵,軍械物資也極其充沛,才意識到虞允文入川幹了多少實事。

虞允文不是不想北伐,更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要做的事太多了。為了戰爭必勝,為了在整體國力不如金國的前提下必勝,虞允文不能允許自己沒有把握只憑熱血。

一生盡忠過勞死,死後真相無人知。

整整四年過去,趙昚才明白自己的決定是多麼蠢、多麼傷人。宋廷遺贈虞允文為太傅,賜諡號忠肅。

虞允文死後,趙昚舉目四望,看不到半個能理解他的人,更不要說支援幫助云云了,這讓他舉步維艱。時間長了,他漸漸變得懶散了。

不懶散又如何,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沒完沒了地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搏殺中體會到樂趣的。時間是最可怕的殺器,搞得久了,誰都會體力不支。

從這時起,趙昚的心收了起來。他會專注地凝視自己的三個兒子,精心比較他們之間誰更加像自己一些,進而精心地給他們選媳婦,再精心地對比他們生下來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們,誰更加優秀。時不時地還會去探望他的老爹,陪著趙構在天竺寺、玉津園等臨安著名旅遊景點散步。

日子一天天過去,南宋、金之間越來越和諧美好,中原、江南、塞北一片平靜,大理、西夏、吐蕃一片平靜,這個世界幾乎陷入了一個夢境一樣的理想國度,彷彿戰火、鮮血、死亡等醜陋的東西都統統不見了。這可能嗎?

它們去了哪兒?

世人不會知道,在這片無比廣闊的平和之外,還有一個男孩幾在受苦。這個男孩兒遠在極北之地的苦寒草原上,他名叫孛兒只斤·鐵木真。

第十九章 成吉思汗登上舞臺

蒙古高原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原漢人的夢魘之地。那裡遙遠,遠到只有最強悍的將軍、最精銳計程車卒才敢於夢想著去奔襲。那裡苦寒,傳說只有最堅忍的狼和最兇殘的人才能生存。但是不管中原的王朝怎樣進化變幻,秦、漢、晉、唐,無論是誰,那裡都有與之相應的強悍種族出現。

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黠戛斯以及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