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1 / 4)

金兀朮不敢,這位金國軍銜最高的都元帥閣下在戰場上又一次失蹤了,沒人知道當時他做了些什麼,或者躲在了哪裡。直到一萬五千名金軍精銳被擊潰追殺,楊再興全身鮮血淋漓,身中數十處創傷,手刃數百金兵歸隊,金兀朮仍然隱匿在某個神秘的角落裡,沒被發現。

郾城第一戰就此結束,金兀朮倉促間集結的第一支精銳部隊失敗了,可這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第一,岳飛不可能後撤;第二,張俊不可能重回戰區;第三,金國的軍隊遠比岳家軍多出無數倍。

這意味著郾城會就此成為戰爭的中心點。

這點誰都知道,連遠在江南臨安的趙構、秦檜也心知肚明。他們做出的反應堪稱迅速及時,給岳飛發來了——一封嘉獎信。

信裡寫道:“敕岳飛: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師臨陣何啻百萬,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於平原曠野之中蓋卿忠義貫於神明,威惠孚於士卒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鬥屢合,醜類敗奔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這麼感嘆,這麼感動,看來他們真是體貼前線戰士們的疾苦,並且瞭解所有困境難題。那麼是不是能在二十萬貫銅錢之外,給點援軍或者政策呢?畢竟岳飛正在你們的關懷安排下,打破了十五年來的紀錄,孤軍在曠野中決戰!

沒有,啥也沒有。岳飛仍然孤零零地挺在前線,等待著一定會迅速到來的第二次攻擊。還是郾城,兩天之後,郾城北五里店的方向,大約一千名金軍殺了過來。

只有一千名敵軍,與上次相比力度差了很多,十五分之一而已。可岳飛的應對卻是全軍皆起,自己親赴戰場。當時他的親兵一下子拉住了他的戰馬,說相公為國家重臣,安危所繫,奈何輕敵。岳飛一鞭抽在親兵的手上,只回答了四個字:

“非爾所知。”

經過第一次郾城決戰,岳飛身邊的將士可謂非傷即疲。他已經發現了張俊、王德的撤軍,也做出了相應的對策。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他只能依靠本部的這點人馬渡過難關。形勢危急,逼得他只有親臨戰場,才能鼓舞士氣,保持不敗。

城北五里店,岳飛敏銳地發現了金軍的主將。那是個很威風的女真人,在戰甲外邊罩著一件紫袍,在一片鐵甲叢中顯得是那麼耀眼。很好,這人有當英雄的傾向,那麼成全他。

岳家軍一擁而上,追星族一樣圍住了這位紫袍帥哥,散開後,這人碎了。等全軍追出去二十多里結束戰鬥回來,才在他身上、馬上搜出來兩塊紅漆牌子,上面寫著“阿李朵孛堇”。

這真的是位大人物,相當於宋軍裡的太尉頭銜了。那麼問題就出現了,既然人物大牌到這程度,為什麼只帶了一千個人來送死?該不會是他覺得自己比四太子殿下強大十五倍以上吧?

三天之後真相顯露,金兀朮派這種官銜的人來送死,只是為了牢牢地把岳飛拴在郾城,能小消耗一下更好,一切只是為了拖延時間,等著他集結的龐大軍隊到位。

幾天之內,他已經集結了十二萬大軍!

七月十三日,這支龐大的軍隊悄悄地繞過潁昌方面的岳家軍主力,向郾城逼近。那一天天色昏暗暴雨如注,到了下午時分,他們突然遭遇了三百名巡視的岳家軍,帶隊的就是楊再興,地點是臨潁縣境內的小商橋附近。

天氣陰霾,大雨瓢潑,楊再興望著遠方出現的不見邊際的金軍,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身邊只有三百人,面前金軍十二萬如此懸殊,是戰是退?

當然是戰。

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都看過《岳飛傳》。裡面的小商河一役,楊再興如天神一般無可阻擋。他主動挑戰,單人獨騎殺入敵陣,連斬金軍大將,逼退金兀朮之後,想抄近路越過被泥雪覆蓋的小商河,不慎馬陷淤泥,被亂箭射死。

如此殉國,英勇壯烈。

可這些不是真實的。無論誰,再有絕世勇力也不會視萬人、十萬人為無物。何況楊再興在近六天的時間裡歷經兩次生死大戰,身上重創幾十處,光是勞累就已到達了人體的極限。他憑什麼好戰無厭,難道他像西方神話故事裡的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一樣是半人半神,生來就是主宰戰場的超人?

無稽之談。

楊再興是不得不戰鬥,並且必須戰鬥到最後一刻。金軍一露面,他就已經確認了自己的命運。這是無可奈何的,就像前兩次的郾城之戰一樣,為了岳飛,為了北伐,不勝利毋寧死!

楊再興就是這樣,率領著三百人的軍隊衝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