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完顏雍手裡握著軍隊的家屬,這是無解的撒手鐧,再精銳的軍隊遇上也得低頭。
不能後退,只能前進。他想到了一個光明的前景,如果強行、快速地渡江,征服南宋,完成之前歷代金國皇帝都沒能完成的偉業,那時全軍回城,局面會怎樣?
小小完顏雍,不過疥癬之患,舉手之勞爾!
作上述決定時,完顏亮忽略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長江。他想得沒錯,如果真的能快速渡江平定江南的話,或許真的能以摧枯拉朽之勢、以滅國之威回城平叛,搞定一切。
可問題是如果不能過江呢,或者過江緩慢呢?那時國內的完顏雍已經養成氣勢,南北皆敵,他可怎麼辦?更不用說萬一失敗會如何!
再就是完顏雍。這個人一直被低估了,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後會有幾十年的時光來驗證,那真的是非同凡響。
其實就算是現在,他的身上也充滿了亮點,只是別人的視角有問題,沒有發現罷了。就比如上面之所以蔑視他的那兩個理由。
完顏雍比完顏亮還要小一歲,年紀輕輕受封王爵,並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這無論如何不是劣跡。至於膽小怕事——女真人不缺少的就是膽魄,一個個不是被金兀朮砍了,就是被完顏亮砍了,只能說明他們都是些政治小白,一點厚黑低調的潛質都沒有。
活下去才是政治家的第一要素。
完顏亮下定決心先南後北,拿下江南之後再雷霆萬鈞般回國分大小,這就要求他一定要快,於是他想到了最近發生的最成功的例子。
曹彬波長江那回。
那一次發生在採石磯,那麼他也去。重溫下地形,採石磯位於現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五公里處的長江南岸,看記載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號稱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譽。很美是嗎?看那些旅遊手冊的介紹,根本無法瞭解那地方長啥樣。
首先它是一座山,名叫翠螺。這山從江邊突入江水,臨水這面是塊一百三十一米高的峭壁,這一塊就是採石磯。看到這些大家會問,資料顯示真的很險很難爬啊,為什麼長江那麼寬,一定要跑到這裡來登陸呢?
問完顏亮,他會說曹彬就是這麼幹的。
問曹彬,曹彬會說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年那條夢幻的、橫跨長江兩岸的浮橋必須架在這附近,誰讓樊若水測出來的那條淺溝就在這片兒呢。
以浮橋渡江,省掉多少戰船,讓當年南唐強大的水師完全成了擺設,這是多麼神奇的設計!
那麼回過頭來問完顏亮,請問那條水道在哪兒?造浮橋的巨大物資你有嗎?回答是沒有。那麼水軍的船呢,這個總該有吧?完顏亮沉默。船,他真有,可都在海面上,浙東道的水師——早就被李寶、魏勝燒乾淨了。
他有的只是數量不多的小型戰船,要用這些把數量龐大到幾十萬的部隊運過江去,這任務實在是艱鉅,而他還把艱鉅程度提高到天險採石磯上——這到底是什麼型號的腦子啊?
不管怎麼說,在北岸已經有了完整的思路和裝備,現在去看看南岸。
江南也在緊鑼密鼓地行動著,先是換人。劉錡病重,無力支撐,由成閔替換。王權瀆職,換李顯忠出戰。而整個江防重任落在了一位樞密院高官的手裡,這個人叫葉義問。
葉義問火速趕到了鎮江府(今江蘇鎮江市),在那裡成立了臨時指揮所。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徵集儘可能多的民夫去江邊做防務。
他讓民夫們掘沙成溝,中間栽上樹枝充當荊棘,準備用這些抵擋金軍衝上灘頭陣地。這些人一邊幹活兒一邊聊天,讚歎葉樞密的想法真高。這些工事幹得就是快,白天干完,夜裡漲潮,沙子挖成的溝、樹枝壘成的路障一衝全垮。但沒關係,明天還可以再挖再蓋!
葉義問就是這種貨色。
江南的命運可想而知。兩相對比,南宋這邊的腦子更傻!在南北對比大腦容量的比賽中,有一個看似局中人,卻一點都不重要的角色,正快速趕往採石磯一線。
他叫虞允文,職務是中書舍人兼參謀軍事,乾的活兒在近幾年來看就是個跑腿的。比如說出長差,到金國去當使者;出短差,像這次到蕪湖催李顯忠走快點,到前線來交接軍權,之後順道一起去採石磯巡師犒軍。這樣的差使,再加上他的年齡——已經五十一歲了,就可以知道他的官途實在是不怎麼順暢。
這是肯定的,在秦檜當政時能官運亨通的都是些烏龜王八蛋。
虞允文不招人喜歡。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