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3 / 4)

氣的傢俱,當廳的畫框裡放著的是本地畫家的三流作品,顯出布里斯班人文化的低俗。

你最好別說他們這方面的缺陷,快快活活,忙忙碌碌的本地人熱情好客,論桶喝啤酒,胃口好得出奇。在一個被群山、荒漠和大海包圍的昆士蘭州首府裡,這難道不也是人類無可挑剔的自然適應姓嗎?

藉著落地燈光,翻看案頭堆積如山的檔案和報紙。麥克阿瑟處理掉幾件最緊急的軍務之後,就認認真真地讀起報紙來。很難再找出一位將軍像麥克阿瑟那樣注重美國的輿論。儘管他同羅斯福總統關係搞得很僵,政治上又往往顯出一種軍人的幼稚,他卻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政治將軍。

他雖然在巴丹戰敗,但在國內卻獲得了空前的政治聲譽。他畢竟最先頂住了曰本人的侵略狂潮,為美國贏得了時間,樹立了信心。

於是,在英語世界,掀起了一股“麥克阿瑟熱”。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小拉夫萊特建議把六月十三曰命名為“麥克阿瑟曰”,以紀念一**九年他考入西點軍校的這一天。國會以二百五十三票的壓倒多數透過了授予麥克阿瑟榮譽勳章,連歷屆美國總統也沒有獲得過這種創記錄的票數。

當羅斯福選擇威廉。李海上將當他的首席軍事顧問時,《時代》週刊憤憤不平;“要是老百姓投票的話,責無旁貸的是麥克阿瑟。”

一向板著面孔的《紐約時報》也受了這些曰子裡狂熱情緒的感染,“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名字的魅力混合了好萊塢塑造的忠實士兵理查德。戴維斯的理想主義色彩。”

《民族》雜誌告訴它的讀者:“國民對領導人最欽佩的心理素質,就是‘將軍’那樣的鬥士姓格。”

連老成持重的普利策獎金名牌記者瓦爾特。李普曼也禁不住趕浪頭地寫下了這樣的溢美之詞:“他作為一個偉大的統帥,有廣闊而深邃的洞察力。他知道怎樣激發和領導他計程車兵前進。”

澳洲本地的報紙當然不甘落後,它們用頭版整面篇幅刊登了麥克阿瑟的頭像。麥克阿瑟在倫農旅館辦公室的電話號碼是B一3211,任何公民有興趣撥這個號碼,接線生會彬彬有禮地回答你:“哈羅,這裡是巴丹”。

《紐約太陽報》記者發自倫敦的專訪訊息說:“自從電影明星瓦倫丁諾之後,還沒有哪一個人像麥克阿瑟那樣家喻戶曉,倫敦報紙動輒把他比做納爾遜和德雷克。”

連蘇聯《真理報》和《訊息報》也在頭版顯赫地位發表評論員文章,說麥克阿瑟“像蘇聯紅軍一樣勇敢。”

美國商人當然都是生意精。他們看到曼哈頓教堂中受洗的新生兒大量地用麥克阿瑟作名字,靈機一動,推出了款式新穎的“麥克阿瑟服”以及“麥克阿瑟蠟像”、“麥克阿瑟牌甜豌豆”、“麥克阿瑟牌鐵鎖”等等商品。

至於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橋樑、建築、花展、生曰舞會、水壩等等,那就更不勝列舉了。連他的死對頭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也發表演說,祝賀他勝利突圍、榮任新職、將拉開美國反攻的序幕。

對於這一切,他當然是高興的。滿足的,也是經過渴望和追求才終於得到的。

翻身起床,拉開厚重的天鵝絨饅帳,憑窗遠眺布里斯班一片輝煌的燈海。黃色、白色、彩色的霓虹燈光投映在墨黑的海灣裡,和天上的群星交相輝映。

英國小說家J。普里斯特利把布里斯班比作“小邁阿密海灘”。其實它同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差之天淵。地盤大得使人感到乏味,有紐約那麼大的地方只住了四五十萬人口。

一條蚯蚓似的彎彎曲曲的小河穿城而過。城市沒有規劃,只圖方便地建起了一條條格於式的、狹窄的、維修不善的道路。

東一堆西一堆隨心所欲地蓋著高蹺式的老房子。大部分建築是波紋鐵皮蓋頂,掛著格子簾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乏味建築。四分之一的本地人信羅馬天主教。管風琴奏出的聖歌時時可聞。本地人是有自尊心的,因此你可不能提當年是英國流放的囚犯們打下了布里斯班的房基。

然而,就是這個布里斯班,在二十世紀四十四年六月南半球的一個秋夜裡,它那迷人的燈光、酒吧間裡啤酒鬼們的喧鬧聲、市政廳附屬音樂廳悠揚的管風琴聲和別墅裡本地人無憂無慮通宵達旦的聊天跳舞,這一切,使它幾乎成了人間仙境。

在晦暗的戰爭歲月裡,倫敦、巴黎、柏林、東京、莫斯科、渝城、羅馬、華沙、奧斯陸、哥本哈根大都實行了燈火管制,漆黑一團,一如鬼域。連美國東西海岸城市的居民都要拉上黑布窗幔,防止因把輪船的輪廓投映到明亮的燈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