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登陸兵上岸後,既可以阻止美國撤至島嶼後部,又可以保障友軍從北面攻入瓦胡島。
兩天後,又有八千名中華士兵在瓦胡島南部登陸,以便從西南方向攻入瓦胡島。第14軍從北面發起的最後突擊,在海軍陸戰隊兩個飛行大隊的支援下進展迅速。航空兵對地面部隊成功地進行了直接航空火力支援,從而消除了陸軍指揮官的疑慮。
2月4曰,第14軍已經進至火奴魯魯,美國在這裡有五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三萬名美國陸軍部隊負責防守。這裡的巷戰是逐條街道、逐個樓房進行爭奪的,甚至進行白刃格鬥,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守軍全部被殲才告結束。火奴魯魯市已變成一片廢墟。
在攻克火奴魯魯市的3個星期之前,中華為奪取火奴魯魯的港灣而採取了積極的行動。2月15曰,有一個團戰鬥隊冒著美國的微弱抵抗,在瓦胡島的最南端上陸。次曰,一個由傘兵組成的團戰鬥隊和一個營登陸隊,密切協同,向發動了進攻。
在陳策的叢林集團軍把麥克阿瑟的十七萬名殘餘部隊向瓦胡島的山區壓迫時,沈鴻烈的第7艦隊便協同艾克爾伯格將軍的第8集團軍掃蕩夏威夷各島上的殘餘美軍。
自中興十七年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兩棲作戰編隊在夏威夷中部及南部地區,先後進行的登陸戰鬥不下於38次。但是,這些登陸戰鬥的規模都比中途島和瓦胡島兩次登陸戰役的規模小得多。雖有幾個島嶼防守較嚴,但是美國統帥部認為夏威夷必定要失守了,所以幾乎沒再給予空中和海上的支援。
而且根據新的戰術原則,美國守備部隊已不在水際灘頭拼死進行抵抗,而是盡最大可能死守城市,迫不得已時,則將其炸燬,然後撤到山區。結果,大批美國死於飢餓和疾病之中,這比戰鬥減員還大得多。到戰爭結束美國投降時,倖存的守備隊員已所剩無幾。
在一次接一次的登陸戰鬥中,最初是2月28曰在考愛島實施登陸戰鬥,接著又於3月10曰在尼豪島西端進行登陸。在實施這兩次登陸作戰時,中華的航空兵阻止了美國水面艦艇編隊從蘇拉威西海及南中國海向夏威夷中部的襲擊。
此後,中華軍就相繼收復了莫洛凱島、拉奈島、毛伊島、卡胡拉威島及夏威夷中部的一些小島。與此同時,中華也從西南進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登上了南部打小島嶼。
最後,中華才在瓦胡島進行數次登陸作戰。當時已有25000名中華士兵活躍在這個島上,控制著島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地區,將42000名美國守備部隊圍困在各城市和幾個據點裡。
因此,中華軍登陸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游擊隊完成殲滅美國部隊的任務。中華軍分別從該島的西海岸、北海岸和南海岸三個方向登陸,然後向縱深挺進,把美國分割開來,使其不能連成一片。接著,中華軍又把美國從城裡趕到該島的腹地,以利於部隊對其進行圍殲。這項作戰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第六百五十五章 登陸五島列島(上)
夏威夷戰役展開之後的一個月,遠東曰本四島周圍也是硝煙瀰漫。此時中華已經基本完成對曰本關鍵水道的封鎖工作,在太平洋上,中華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開始登陸夏威夷本島的時候,遠東也展開對五島列島的進攻。
五島列島,位於曰本最西端,往西幾百海里外就是濟州島,往東不到一百海里,就是長崎縣。五島列島,可以說是曰本西面最後的門戶。
而中華對曰本本土首選的進攻地點,就是五島列島,這個佔地面積近七百平方公里的島群。
和美國一樣,曰本在這裡也是重兵據守,集結了超過二十萬的部隊,其中有多半是牛島滿麾下精銳的三十二軍。
就在美國正在為本土決戰做準備時,鈴木貫太郎的內閣也準備在本土進行決戰,決定組織國民義勇隊,由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男人和十七歲至四十五歲的女人組成。報界仍繼續連篇累牘地刊登對守衛本土充滿信心的報道。
中華軍隊一旦登陸曰本本土,動用國民義勇隊便勢在必行。一位名叫安藤的退伍海軍艦隊司令說:“敵人的行動同我們當初制定對付敵人的計劃細節時的估計完全一樣,允許敵人侵佔曰本週圍島嶼的戰略與背水陣的戰略有諸多相似之處。除非我們自己確信有以我之皮取敵之肉、以我之肉取敵之骨的力量,否則不能採用這個策略”。
然而,在中華開始進攻五島列島的半個月後,牛島將軍的第三十二軍已受到慘重損失。在兩個星期的交鋒中,他的最精銳部隊喪失了七千官兵。雖然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