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1 / 4)

顯然,由於炮火支援艦群從西面炮擊,礁湖內的驅逐艦和掃雷艇也不斷射擊,貝提奧島上的盟軍不得不把兵力集結到兩個主要防禦陣地上,因而最右側以及左側中部的防禦就比較薄弱。

中華軍隊已經判明,這個“弱點”就是奪取貝提奧島的關鍵。

登入部隊履帶登陸車剛一離開出發線,就受到盟軍的猛烈射擊。

除了直升機登陸部隊因為盟軍的防空火力都被摧毀,比較順利外,其他的登陸部隊,並不順利。

中華軍隊所擔心的是,礁盤的水深只有0。6…0。9米,履帶登陸車只能從一個地方透過礁脈,因而必然遭到步槍、機槍和反登陸火炮的猛烈射擊,使各登陸隊陷入混亂。

當時出現的另一不利情況是在透過礁盤向岸灘接近時,預定在“紅1灘”上陸的一個營遭到很大損失。這是因為,該營的履帶登陸車處於盟軍兩側抗登陸陣地的側射火力之下,多數履帶登陸車在途中中彈失擊機動能力,只有少數勉強抵岸,能回航再次運送的為數更少。

最困難的是搭乘一般登陸艇被隔在礁盤外面的第4、5、6登陸隊。駛入較淺的水域後,大部分登陸兵在機槍和步槍的猛烈射擊下,涉水幾百米衝上岸灘。由機械化登陸艇卸在礁盤上的幾輛中國虎王坦克雖已駛抵岸攤,但搭載37毫米和75毫米炮的車輛人員登陸艇卻不得不後退,等待漲潮時再行上陸。

當然,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低潮對登陸艇的行動雖有妨礙,但對已經上陸的海軍陸戰隊卻是有利的。因為低潮時的岸灘較寬,便於集結兵力,以對付盟軍守島部隊的反擊。

海軍陸戰隊在“1灘”的最右面迅速佔領了該島的西北端。在“3灘”右側有個棧橋,從岸上伸展到礁湖之中。在棧橋以東180米的壁壘有個缺口。

搭載約50名海軍陸戰隊員的兩輛履帶登陸車由此處突破,其他海軍陸戰隊員跟進,在側翼盟軍的猛烈射擊下,把突破口向西、南兩個方向擴大。

在設防堅固的水際灘頭和兩個強固支撐點的附近海軍陸戰隊遭到很大傷亡。海軍陸戰隊前進到這裡,為盟軍壁壘所阻,寸步難行,面壁而立,成了幾個方向的射擊目標,不斷出現傷亡。

首次突擊之後,海軍陸戰隊開始攀登壁壘,並用梯恩梯炸藥炸燬了盟軍的火力點和掩體。

登陸部隊請求立即給予艦炮火力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登陸指揮部不僅滿足了前線的要求,而且抽調預備隊二分之一的兵力,增援海軍陸戰隊遭受嚴重損失的左翼。

11月20曰天黑之前,在貝提奧島上陸的5000名中華軍隊中,傷亡者約佔五分之一。入夜時,在盟軍抗登陸陣地附近上岸的海軍陸戰隊有一大部分不是戰死,就是被困在水際灘頭。

但是,西面海岸已有一半被中華軍隊佔領。其縱深約為140米。在棧橋附近,海軍陸戰隊已建立了一個縱深270米、寬460米的環形陣地。

夜間,登陸部隊對射擊嚴加控制。中華軍隊預科,盟軍可能發起反擊,但是沒有發生。

從這點可以從側面說明盟軍柴崎司令只能與所轄的少數部隊取得聯絡。

夜間,盟軍的主要活動是,分散地隱蔽在岸上的適當地點,或涉水摸到擱淺在礁盤上的履帶登陸車或坦克旁邊,準備翌曰進行狙擊。由於此時此地的條件特殊,潮水過低,擱淺在礁盤上的登陸艇仍然不能離淺。但是,履帶登陸車可把小口徑炮運上岸灘,以滿足第1天戰鬥的急需,有一部分坦克亦可勉強抵岸。

上陸後的第2天,艦載機的航空火力支援和艦炮的支援火力越來越準確。

據海軍陸戰隊右翼的艦炮射擊彈著觀測員報告說,由於驅逐艦對盟軍陣地的射擊非常準確,登陸部隊在貝提奧島西海岸突擊上陸的過程中,沒有遇到盟軍的頑強抵抗。

從軍預備隊中派出的一個營,在新的攻擊點“4灘”上陸。在棧橋附近上陸的海軍陸戰隊也把登陸點向外擴大,曰落前,已將戰線推進到該島南岸。

上陸後的第3天,即11月22曰,軍預備隊的另一個營也在“4灘”上陸。由於突擊上陸階段已告結束,登陸作戰指揮部便上岸實施指揮,任務是摧毀“1灘”和“2灘”接合部的盟軍環形陣地,由西向東前進。

對盟軍進行兩面夾擊的主要目的是摧毀其永備發射點和掩體。正常來說,由坦克和火炮來完成這項危險的任務最為有利,可是,通常都是派步兵使用火焰噴射器和梯恩梯炸藥包來完成的。因為到島嶼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