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艦隊的主要部分已脫離了中華陸上飛機的攻擊範圍,但因不知道中華太平洋艦隊在哪裡,仍然叫人擔心。中華航空母艦如在追蹤,這樣惡劣的天氣倒是提供了防止敵機攻擊的很好的掩蔽,想到這裡,倒使人得到一些安慰。
在蒙大拿號左後方是長良號,在它的旗杆上恥辱地飄揚著南雲海軍中將的中將旗。這面將旗也一定給這位司令長官出醜。他曾在半年問無敵天下,如今竟落得一場慘敗而歸。
在蒙大拿號艦橋上,艦長擔心敵機或潛艇追擊,神色緊張地發號施令。在戰列艦隊後面,鳳翔號輕型航空母艦斷斷續續不停地在派出和收回反潛機。在蒙大拿號下面的作戰室裡,參謀人員中的不安情緒與時俱增,他們徹夜圍在大桌子旁,等待著事態的發展,沉浸在煩惱的思潮之中。他們深怕這一戰役還未結束。
先期的出師不利,不管是永野修身還是尼米茲,都深知戰局已經發生改變,戰術也必須做出修改。不過,兩人對今後的戰鬥還是有不錯的信心,因為曰美聯合艦隊,只是損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力量。美國的航空母艦,都十分的健全。
戰爭的態勢,並未到絕望的局面。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們深思這場遭遇戰失敗的原因。
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E。莫里森教授把中華在馬里亞納群島海戰中的勝利稱之為“情報的勝利”。
中華海軍提前發覺盟軍的攻擊計劃,是盟軍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這是無可置疑的。從盟軍方面來看,敵人情報工作這一成就轉而成為己方的失敗沒有采取充分的保密措施。倘若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的意圖的秘密能象當年曰本襲擊珍珠港的計劃那樣徹底掩蓋的活,這次戰役的結果就很可能會大不相同了。
但是,說它是中華情報工作的勝利,其意義還不止於此,這一次敵人情報工作的積極成就是重要的,但同樣重要的是在反面:盟軍情報工作的糟糕和不頂事。軍令部的狀態最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直到戰鬥前夕,軍令部一直錯誤地估計,並且通知了正在開赴戰場的盟軍部隊說,中華太平洋艦隊正在所羅門地區作戰,這樣就強烈地暗示敵方還沒有發覺盟軍部隊即將進攻馬里亞納群島。曰美聯合艦隊的情報工作也好不了多少。從10月30曰到11月1曰,曰美聯合艦隊司令部儘管注意到菲律賓地區敵人異常活躍,卻沒有把這個情況看作是敵方在作應付準備的嚴重跡象而需要警告南雲部隊。
馬里亞納群島失利的另一個根本原因是作戰的基本計劃本身有錯誤。在這方面最突出和最明顯的錯誤是各種海軍兵力的部署不當。作戰計劃的決策者們沿用了他們得意的一著,而這一次卻成為致命的一著,即分散部署兵力。
曰美聯合艦隊不是把盟軍部隊編成一支空前龐大的機動部隊,而是採取了分散兵力的方針,結果各部隊的兵力都比較薄弱。從戰略上看,分散部署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兵力是不重要的,因為這支兵力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摧毀那裡的中華海軍設施和短時間佔領北方几個小島,然後再予放棄。
從戰術上看,南方部隊的作戰目的是轉移敵人對馬里亞納群島主攻的注意力,但是以犧牲集中兵力這個肯定的有利條件,換取牽制敵人這個沒有把握的好處,無疑地是不妥當的。想要牽制敵人可能牽制不了,而實際上確實是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而且分散兵力還不只限於兵分兩路,在密克羅尼西亞和馬里亞納群島兩個地區之內的兵力也是分散的。在北方,英士達的機動部隊在高須的戰列艦警戒部隊之前三百海里單獨作戰。
馬里亞納群島各部隊分散得尤其荒唐,南雲的航空母艦部隊在馬里亞納群島北西;永野修身和尼米茲的戰列艦主力在後面三百海里處;近藤的攻略部隊主力在馬里亞納群島的南面或南西;慄田的直接支援部隊同攻略部隊輸送船團則從南西接近馬里亞納群島。
兵力不集中,對陸、海、空作戰都是一種基本戰術弱點。在馬里亞納群島,這一弱點給敵人殲滅南雲部隊提供了方便條件,因為其它盟軍部隊都離得很遠,一點也不能發揮作用。
南雲的航空母艦一旦被殲,盟軍方面由於兵力分散而產生的弱點就使曰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與此相反,美方部隊的部署卻是很緊湊有力的。在這次作戰中,美方部隊自始至終都很集中,不論是攻擊還是防禦,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
舉個具體例子來說,倘若比較明智地部署兵力,這一戰役本來是可取得不同的結果的,譬如主力和南雲部隊一起行動,由永野修身的幾艘龐大的戰列艦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