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先皇所託,本王又怎會陷老將軍於不義。”
神武侯聞言搖了搖頭,喘息片刻,費力舉起的手臂因為力氣不濟打落在床沿上,將統策三軍的銅牌一寸寸推到北辰胤的手邊。北辰胤猶豫著沒有伸手去接,神武侯望著他,張大嘴巴形成一個空洞的口型,好不容易才發出聲音:“王爺誤會皇上此番派王爺來,便是信任王爺老臣怎有不交令牌的道理。只望從前種種,王爺勿,勿要介懷我受元昭皇帝重恩,無以為報,對皇室子孫,從無不敬。”
他口中所稱元昭,便是北辰胤父皇所用的年號。神武侯少時便受元昭皇帝賞識,以弱冠之齡統領皇城禁軍,可算得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卻生就榮辱不驚的沉靜性子,不曾在乎頂戴花翎,侍奉君王全憑一片赤誠,爾虞我詐沒有半點沾染。他在皇帝身邊紅極一時,遭來無數羨眼,數年之後卻自請戍邊外放,交還原先封賞的良田美宅,只願窮盡一生保國為家。元昭皇帝準了他的奏請,自此對他愈發欣賞敬重,臨終之際特意將他召回皇城,生前身後細細託付。他感激元昭皇帝知遇之恩,只恐有負所託,不敢絲毫懈怠,忠君體國四字之下,換來一生倥傯,四時戎馬,直到今日才得真正得閒。
神武侯拖沓地說完這些話,眼睜睜盯著北辰胤拿起令牌握在手裡,嘴角動了動,放心似的咳嗽一聲,沉默半晌,精神逐漸好轉,說話也比方才條理順暢許多:“先皇在時曾笑言道文官卒於案牘,武官歿于軍中,各盡職守,則國可無憂老臣惶恐,幸而終不負當日所言。”
北辰胤聞言皺眉道:“父皇愛民如子,怎忍見將軍勞累至此。你且安心修養,切莫再說此等喪氣言語。聖上年少,日後還要多方倚仗老將軍。”
這雖是句冠冕話,北辰胤卻說得真心。神武侯輕輕“哼”了一聲,並不回答,也不再看北辰胤,而是直盯著軍帳帳頂,眼珠失了靈動,逐漸浮起濁白。北辰胤眼見他神志漸失,趕緊要叫軍醫進來,忽聽得神武侯慨然長嘆,吐字甚是豐沛清晰:“煩王爺代告陛下臣再不能臨陣討賊。”
北辰胤喚了聲“神武侯”,正要叫他放心,低頭只見老將軍雙目圓睜,拳頭緊握,彷彿要從榻上直坐起來,去奪北辰胤手中令牌。北辰胤不知何意,伸手去扶,卻見他雙拳一鬆,胸口起伏乍平,眼中兩點螢火倏然消逝,上前探其氣息,果已張目而薨。
明知神武侯已經不會回答,北辰胤還是又叫了聲“老將軍”,然後舉手覆上老人蠟黃的面孔,將手掌下不瞑目的眼睛合上。神武侯一生為國盡忠,不曾婚娶,亦無子嗣,病中無人榻前盡孝,臨去時心中所念仍是邊關戰事。北辰胤唸了一句“老將軍放心吧”,隨後站起身來向帳外走去。神武侯副將蕭宇夜非二人就候在帳外,見北辰胤面色凝重而出,手握神武侯從不離身的三軍將令,知道老將軍已然辭世。夜非面露哀切之色,低頭跪倒,一絲不苟朝帳內拜了三拜,蕭宇也隨他跪下,在一旁默默垂淚。旁邊的軍醫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忙不迭跑去帳中探視,片刻之後出得帳來,眼眶緋紅,在周遭肅穆氛圍的感染下不敢大聲嚎啕,依例向北辰胤哽咽稟道:“王爺節哀。”
北辰胤點點頭,重重嘆一口氣,囑咐道:“收殮候爺遺體,停於偏帳。待我等討賊功成,告慰老將軍在天之靈,再將靈柩送返皇城厚葬。”
軍醫應了一聲,派人將神武侯的死訊通傳下去。北辰胤隨後命兩名副將召集全軍訓話。士兵們顯然已經聽說了神武侯的死訊,不禁擔憂起本已搖搖欲墜的邊城防守,以為數月死守過後終要初露敗象。隊伍集結雖然仍舊迅速齊整,軍中無數道不安張望的目光卻交織成帶刺的羅網,將數萬將士雀鳥似的圍困其中。北辰胤登上將臺,昂首而立,晴空之下銀鎧爍爍,宛若高原白雪。有常年戍邊的軍士認得他,興奮的同身邊夥伴竊竊低語:“果然是三王爺來了。”全軍的視線於是在片刻之後,默然無聲地投射到陣前男人的身上,只等他吐出只言片語,許下一己迴天的承諾,為他們吹響期待已久的勝利號角。
士兵們在軍旅呆的久了,自然曉得將領們為了要穩定軍心激昂鬥志,常常說些言不由衷的大話,避實就虛。——畢竟一場戰爭的失敗,對於統帥而言大多不過是削官去爵,許多還能獲得重整旗鼓的機會,若是反敗為勝便可迎來百折不撓的美名。而士兵們則往往沒有這樣的幸運,一個戰略的錯誤便能導致數千人的死亡,鮮活生命蛻落成無定屍骨河邊荒冢,再也沒有第二次嘗試的可能。對於衝鋒陷陣的軍士而言,戰爭不是運籌帷幄,不是羽扇綸巾,不是談笑若定,而是一場順手壓上生死的色子游戲,開大開小全由莊家做主。他們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