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的溫氏財團不能相比,在這鄰里鄉間,倒也算貨物齊全。“葉參謀”提出要看倉庫,因有上級指示,店員倒也配合,任其翻看,李成見倉庫旁邊又有一間鎖起來的小屋,就讓店員開啟瞧瞧。熟料原本態度和善的小店員一下子激動起來,好說歹說,就是不肯開啟。最後李成掏出二十元錢,外加一個打火機,終於打動了店員。
開鎖推門,裡面全是一袋袋東西,不知道是什麼,但聞起來一股濃濃的刺鼻藥味,這時候又有農民購買東西,店員囑咐這是鄧軍長送來的,說是送給某個大人物的禮品,不能亂動,就匆忙去前店。李成迅速拆開一個口袋,捧出一把,衛兵一眼認了出來:“這不就是鴉片嗎?”
這件事穿出去之後,鄧大富叮囑下去,所有人不得對“葉參謀”口無遮攔,否則重罰,並且送來前線報告,晉軍雍、益兩州十萬軍隊趕到涼州,潼關守備派人送信,催促“葉參謀”回城,並要求共進黨確保他的安全。
李成得到訊息,立刻動身,臨行前,李成把汪衛獨自拉到一邊:“汪主席的心意,我大概已明白,監國的意思,就算統一,也只需象徵性的政令歸一,服從中央即可。共進區域並不會太過干涉。只要主席有心,那個時候,我可以代表李司令擔保,凡是共進區域,都劃歸您管理。”
汪衛笑得合不攏嘴:“只要司令那邊有心,就好說話。這個問題嘛,暫時還不好說服其他人,不過只要情況有變,我相信一定達成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來。”
葉偉派遣一名代表跟隨李成一同回到潼關。姜浩,潘剛舉行盛大宴會接風洗塵,各軍軍官紛紛請命出戰。李成安撫眾人,說要先禮後兵,提筆給大監國寫了一封信:“古人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成向來仰慕,今涼州葉氏,願舉全黨投降,所約有二: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二,凡國家入出盈耗,公示天下,議會表決,然後執行。若此,共進黨願意卸甲棄槍,尊大監國為統帥,受帝國政府節制。成竊以為,大監國日理萬機,聽幕僚之言,聞官衙之語,或有疏漏,未臻完美,所謂公聽則明,偏聽則暗。且官不由民出,倘有昏官惡吏,上遮下攔,民情不能上達,久必構怨生變,所謂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若萬事決於公議,縱賢者無以其智愚眾,雖愚者辯於智者而達知,同進同學,共趨天道,不亦民富國強之道乎?今共進匪徒畏懼大軍,息兵停戰,成在西北,亦專候長樂宮戰和之言也。涼州軍民思慕大監國之情,濫於言表,此至。西征軍總司令,涼州總督,西北最高長官李成於天佑十三年八月十一日。”
李成一邊招待共進代表,一邊等待監國的回覆,雙方談的頗為融洽,就在大家以為和談已成定局的時候,曲沃回信了。李成當眾拆開來看:
得知司令一切安好,我心甚慰。關於與匪兵和談,只有一個條件,即共進黨無條件投降,一切服從帝國政府的安排,其他勿談。關於開設議會選舉政府,更是荒謬,眼下三教九流橫行於世,如今民智未開,百姓易受蠱惑,那時統一,獨立,共進,帝國,人民意見不一,國家陷入內耗,隋楚環立,虎視眈眈,屆時不亂於內鬥,亦亡於外敵,此自取滅亡之道,司令何其不察也!我肩負國家重任,不僅因為是前監國之子,亦受官員推舉,軍民擁戴,合理合法,毋庸置疑。帝國政府,上下一心,官民一體,縱有瑕疵,亦能自糾。葉氏之言,不過緩兵之計耳,司令勿受矇蔽,只管統大軍征剿,有甚需求,儘量提出,隨時運糧增兵,以備前線之用。我在宮中,盼君捷報!大晉帝國大監國劉協,天佑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共進代表不知道和談無望,笑呵呵的問:“信裡寫的什麼?”
李成看著他,一字一句的說:“你不需要知道信裡寫的什麼,你現在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回去告訴葉公子和汪主席,開戰了。”
共進代表倉皇告辭,城中將領卻爭執起來。潘剛建議兵強馬壯的中央軍先行,兩州軍隊隨後,雍州軍擅長防守,長官龔超,穩重沉默,並不開口,倒是益州長年太平,生活富庶,軍人驕狂自大,長官張兆偉希望可以率軍打先鋒,爭奪頭功。李成聽取雙方理由後,反而下令涼州軍先行,中央軍居後,兩州兵駐守原地。潘剛作為此次總指揮帶兵出發,臨行前李成囑咐:“如遇共進軍,涼州軍交戰,若勝,勿追;若敗,中央軍掩護退回。”
半日之後,軍隊大敗而歸。潘剛報稱:“離城四十里,猝遇匪徒,涼州軍行伍不整,號令不行,軍官盲目衝擊,待攻不下,被匪徒反擊,又一味潰散,所幸中央軍壓住陣腳,匪徒知難而退。屬下因此收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