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潘部在蕭關遭到攻擊,堅持不了多久;何進又是個見風使舵的人。綜合起來,這麼拖下去越久對我們越不利。眼下之計,是儘快尋找機會與楚軍主力決戰。”
李成很是為難:“敵軍謹慎,並不妄動。如何開戰?”
葉偉思索片刻,揚鞭虛指:“全軍出動,向蕭關進發,做出越過柳城,直撲壽春的姿態,逼迫對方動手。此計乃引蛇出洞。”
李成驚喜:“這樣做就可以贏了嗎?”
葉偉凝視著他,一字一句地說:“世上無事可以預料,不過團結就是力量。我不知道總司令剛才為什麼神情大變,但接下來必須完全相信我,配合我,我才能保證事情按照計劃的進行,可以嗎?”
四月十四日夜十一點,駐紮在明王鎮的四十七萬晉軍全體出動,先向東南,後轉東北,繞過柳城,向蕭關方向進發。李成於最後壓陣,在暗淡的夜色中,看著無數士兵悄無聲息從身旁走過,忽然有種莫名的壓抑,現在調頭撤回去的話,結局會不會好點?好想回到小時候,有著父母的疼愛,不需要自己決定,不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光,那樣的日子真是輕鬆啊!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人生有很多事,一旦開了頭就停不下來了。自己正聽從別人的建議,率領幾十萬人,走向勝利,或者滅亡。
李成沉重地嘆息一聲,撥轉馬頭,向前行進。
第六十七章 春秋山之戰
更新時間2012…8…20 13:45:29 字數:4626
晚風掠過,滿目肅殺。晉軍的屍體遍佈大地,遠處幾匹零散的戰馬仍佇立在原地,等待永遠也回不來的主人。就在今天,失敗者被迫撤走,並且在未來的一百年都無法再踏上這片土地。當得知陣亡的將領姓名時,李成眼淚瞬間就下來了,他不喜歡站在屍體上的勝利或者失敗,因為那會讓自己在喝水的時候都能喝出血腥味。如果自己和死者一起埋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承受這份沉重?
其實在半夜出發的時候,大本營已經將此次作戰的真實意圖告知了師長以上的軍官,並在經過柳城時“不小心”放跑了幾個俘虜。隨後,大軍登上春秋山,益州兵在左,雍州兵在右,一萬荊州兵和三萬幷州兵作為預備隊,在茫茫夜色中佈下口袋,靜靜等待獵物上鉤。
春秋山位於城東十里,高而不險,山北十里有一座略矮的萬佛山,除此之外,全是平原,是個居高臨下,伏擊敵人的絕佳地方。果然,柳城有了反應,偵察兵稱大批楚軍從城門出發,人數不詳,正向我追來。很快,楚國軍隊到達山下。當他們發現面前是據守的敵人後,經過短暫的停頓後便發起了攻擊。
戰鬥打響不久,龔超部從右包抄,張兆偉部從左湧出,三路大軍迅速合圍。楚兵很快陷入混亂,隨即崩潰,除了極少士兵逃走,其餘紛紛投降。勝利來的太快,李成總覺得哪裡不對,提了俘虜審問,得知這批楚軍只有一萬人,是潘執政派來試探的。
這時,一名楚軍騎兵送來潘彰的親筆信。李成拆開,裡面寫著:參謀長運籌帷幄,一戰而勝,潘某在柳城謹祝總司令百戰百勝,天下無敵。
信中譏諷之情濫於言表,贏得一場小規模的勝利,卻失去了整個戰役的主動權,李成懊悔不已。葉偉略為思考,說:“既已失算,不可糾結於此地。我有三計,可以應付。上計,假戲真做,大軍轉向,向蕭關進發,與潘剛會合,殲滅潘繼善部,隨後直撲壽春,逼迫楚人回師,我軍以逸待勞,再決勝負。中計,聯絡何進,同攻潘彰。下計,全軍撤回本國,再尋未來。請司令速選一計進行,若沉吟不決,恐怕大禍將至,此間四十七萬人馬無一人倖免。”
說到危急關頭做決定,是自己最大的困難。李成左思右想,就是拿不出個主意,葉偉急了,掏出槍來一把拍到桌子上,大吼:“司令再不做決定,我就用這把槍先打死你,再自殺!”
李成匆忙做出抉擇:“參謀長上計太急,生死相搏,勝負難料;下計拋棄一切,無功而返,實在可惜。中計不急不緩,兩相權衡,可以行之。我這就派人去聯絡何進。”信使得書,疾馳而去。
等待回覆的過程,李成來回踱步,根本無法像葉偉那樣一聲不吭坐在角落。終於,精疲力盡的信使衝進指揮部,帶來何進的回覆,原來何進口頭答應了晉軍的要求,同時接下了楚執政要求他出兵的命令。何進讓信使捎話,請晉軍撤出春秋山,一來避免兩軍火拼,二來誘使近衛軍出城。
於是,開戰前最大的抉擇擺在面前:不撤退,就會與何進直接發生衝突;撤退,就會喪失戰場上僅有的優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