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文人,杜撰妄語,世人聽得妄語便會安分守己,哪怕受苦捱餓也不討要公平。”青陽子搖頭之後再度開口,“道人為得長生,需採藥煉丹,服氣打坐,學習符咒,驅邪積德,這些事情堅持下來好生辛苦,常人無法耐受。而佛家不用這般,只需居家唸佛,來世就能享受富貴,如此簡單,哪個百姓會不喜歡。殊不知有幾人能有來世,有誰見過西方淨土,又有誰能不勞而獲。”
“道長所言極是,不過晚輩曾親眼見過高僧舍利。”黑臉少年心中還有疑問。
“很快你等便要學習服氣之法,若體內靈氣聚集,火化之後便有靈晶。我道門弟子若不是看重遺蛻入土存留,火化之後可靈晶遍地。”青陽子平靜的說道。
“忠臣不事二主,貞妻不侍二夫,世間諸事,法理相通,你等既入我上清一派,萬不可三心二意,騎牆隨風勢必左右不得。”青陽子再道。
眾人聞言齊聲應是。
“敢問道長,ri後若是遇到佛門僧人,我等該如何自處?”莫問抬手問道。
“一視同仁,切莫心存敵意,尋釁刁難。只是我上清法術萬萬不可再讓他們學了去,三清之中只有上清一派的法術他們不曾學得。”青陽子緩緩搖頭。
莫問聞言連連點頭,先前那年輕的僧人曾經救過他,若是見面就動手實在說不過去。
“你們的道衣早已準備妥當,今ri先行穿戴,演練禮儀,免得明ri手忙腳亂,衣衫不整。”青陽子帶著眾人離開東殿向外走去
。
。陳氏青年 生ri加更
第十九章 換上道袍
出得殿門,只見大殿外已經站立了六男一女七位道童,年紀都在十三四歲上下,個個手託木盤,木盤上整齊疊放著嶄新的道士穿戴以及鞋冠,見到這些眾人盡皆面露喜se。
“各自回房更衣,他們會告訴你們如何穿戴。”青陽子衝眾人擺了擺手。
眾人答應一聲轉身回房,七位道童分別跟隨。
“小道長,為什麼我們的衣服顏se與你們的不同?”莫問接過道童遞過來的袍子,這件袍子為淺藍se,斜襟佈扣,用料考究,背部繡有黑白太極,前擺彩刺五行八卦,肅穆之中盡顯飄逸,莊重之下暗蘊玄風。
“我穿的這是入門的海青,您這件是正式的道袍。”小道童出言解釋,臉上羨慕之意明顯。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他們是經過嚴苛的篩選作為上清準徒留下來的,身份的特殊令他們可以直接穿戴道人的道袍。
道童服侍莫問更衣,與此同時向莫問講解衣帶的捆紮方法。隨後便是換鞋整冠,鞋子為黑底布鞋,輕便跟腳,道人只在正規場合佩戴冠帽,平ri只戴頭巾,由於次ri要進行入門禮儀,無量山為眾人準備的是正規的黃冠,這是道人最常用的一種道冠,之所以稱之為黃冠並不是因為道冠本身為黃se,而是黃老之冠的簡稱,將頭髮盤挽之後戴上道冠,整裝才算結束。
佛家弟子並不認同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毀一說,他們對身體並不看重,故此佛門寺院一鏡也無,但道家受儒家影響深重,重儀重表,故此道觀之中多有銅鏡,穿著妥當之後道童取過銅鏡為莫問映照,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莫問感覺有幾分陌生,先前他讀書學文為的是爭取功名,從未想過有朝一ri會穿上道袍成為道士,短短的數月時間由學子成了道人,這種巨大的轉變令他感到如同做夢。
“道友,道袍尺寸鞋子大小可還合適?”道童放下銅鏡開口問道。
“很好,多謝小道長。”莫問拱手說道。由於他們輩分不定,故此並不能按照無量山的輩分與人稱呼。
“入了道門就不能拱手了,要稽首,這個明天你一定會用到”
“是不是這樣?”莫問右手握住左手拇指,左手握住了右手手背,在清平城的時候他曾經見過那個年輕道人做過這個動作。
“正是,師傅說稽首的動作寓意yin陽環抱,大道圓通。不過你剛才的姿勢不對的,稽首分為三種,與外人打招呼時雙手與頜同齊,與道家平輩見禮雙手與心平齊,與長輩見禮要躬身與膝平齊。”小道童示範的同時做著解釋。
“受教了,多謝小道長指點。”莫問出言道謝。
“道友千萬不要客氣,這是我們份內之事,ri後若有差遣可隨意叫我,我叫清風,你以後喊我名字好了。”小道童擺手說道。
“同門修行,當互相禮敬,我怎能差遣於你。”莫問連連搖頭。
“道友乃上清準徒,ri後遍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