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千五百三十四人。原副總兵祖承訓領海州兵馬軍七百人。原副總兵孫守廉領兵馬七百零二人。原副總兵查大受領兵馬五百九十人。吳惟忠領浙兵三千人。都司錢世禎領薊鎮兵馬一千人。真定遊擊趙文明領兵馬兩千一百人。大同遊擊谷燧領兵馬一千人。右軍共一萬零六百二十六人。
至於黃來福的三千二百山西鎮兵馬。由李如松直統。雖是三千二百人。不過李如松卻是一眼看出。黃來福還有兩千的輜兵輔兵們。決對可以當作戰兵使用。
中左右三軍。加上還有朝鮮軍隊四千人。全軍共計四萬三千餘人。
在這些軍隊中。遼東鐵騎一萬人。還有薊鎮。保定各五千人。以及宣府。大同騎兵一千五百人。還有山西鎮三千餘人。算是精銳部隊。餘者。算是一些雜牌部隊。還有一些是沒有作戰經驗的臨時招募民兵。配上馬匹兵器而以。
在武器裝備中。此次援朝大軍。裝備了大量的火炮。有各種佛郎機火炮。大將軍。二將軍等。還有大量的集束火箭。還有虎蹲炮數百門。以明軍的大將軍炮為例。炮長兩米。重五百斤。可發射七斤重的鉛彈。用一輛戰車可運載。可在戰車上直接發射。援朝大軍中。這樣的大將軍炮就有百多門。此外還有滅虜炮等兩百餘門。
這些大炮。是歷史中明軍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吸取了七月時明軍進朝作戰的失敗教訓。李如松和宋應昌二人。詳細地研究了日軍的作戰方法。他們的武器裝備等。
根據朝鮮方面傳來的情報。還有祖承訓的彙報的情況。李如松認為。日軍的火銃非常厲害。他們在作戰時。都是他們稱之為鐵炮軍的火銃隊在前突擊。有情報認為。明軍的火銃除了黃來福的火器手外。餘者火銃手。其射程和威力。似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