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1 / 4)

小說:不稱職的獸醫 作者:京文

了平壤大學也是有這麼一些人存在的,自命清高頑固不化者我也有辦法對付,你不是喜歡鼓吹麼,你不是安於清貧麼,那麼我就隨你的心願,凡是這些人所申請的研究專案,我幾乎一概不予批准,那些參與其中的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比例少之又少。

純粹生活與精神世界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學生,很少能有人抵得過豐厚的獎勵的。沒有多少時間,這些儒家八股的堅實信徒們都開始了動搖,隨後出現的“變節”,與此同時我樹立了李之藻這個典型。亞里士多德雖然經常胡說,但是讓他說對的地方也是不少,尤其是他的邏輯演繹理論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所以我撥了專款資助李之藻《明理探》的翻譯工作。李之藻所獲得的《名理探》是1611年在德國印行的,全書二十五篇,此前李之藻只翻譯了前十篇。在我的資助下,李之藻聚集和很多學生來和他一起推敲和翻譯這本《明理探》,並且請來了湯若望和傅泛際。這個翻譯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爭論和討論的過程,對於很多眼裡士多的謬論都進行了修正,對於所有參與這次翻譯的人自然是優惠多多了,將那些成天還在背八股的學生羨慕的不得了,紛紛另投師門。

在平然大學我不反對任何學說,但是明顯的我的資助是有傾向性的,所以日子一長很多不受我抬進的東西逐漸的沒落,雖然說學術是神聖的我不應該厚此薄彼,可是我還是這樣做了,其實這樣總比強令取消要好的很多。

可以說“名理探”是一門工具科學。雖然經典的三段論概念、判斷、推理對有些問題不太和用,但是對大多數問題還是有用的,正是因為它的存在,平壤大學能夠在短時間內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並且將這種成果逐漸應用於實踐。

第四卷 披荊斬棘 第十二章 多事之秋

公元162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九月三十日,天啟皇帝像預定的那樣死掉了。據說他精神極度的脆弱,身體更是不堪,死時只有二十三歲,他僅有十七歲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崇禎皇帝了。

北京的紫禁城裡,陰雲密佈,天啟皇帝病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魏忠賢一直控制著訊息,直到天啟皇帝奄奄一息,不知是誰偷偷的將訊息走漏了出來,大臣和妃子們蜂擁而至,一時間整個寢宮都亂成了一鍋粥。由於沒有子嗣,所以他的嫡親弟弟朱由檢自然而然的成了順位繼承人,對於一個僅有17歲的孩子來說面臨的困難和處境可想而知。此時天啟皇帝已經是彌留之際了,朱由檢就跪在龍榻旁邊,臉上掛滿了淚痕。

“皇兄,皇兄你醒醒!我是由檢啊!”病床上年輕的天啟皇帝微微的掙開了眼睛,寢宮中妃子們都在那裡低聲哭泣,大臣們也跪了一地,彌留中天啟皇帝掙扎著抓住了朱由檢的手。或許是迴光返照,多日未吐一字的天啟皇帝終於說出了話來。

“皇弟,皇兄無能,以後這個江山就交給你了,怎麼樣你看著辦吧。”天啟皇帝邊說邊用小手指在朱由檢的手背上畫出了兩個字來,一個是袁,一個是魏,只是這個魏字才寫到一半他就再也寫不下去了,永遠的停在了那裡。

“皇兄!”朱由檢號啕大哭,登時整個寢宮裡哭聲一片,天啟皇帝就這樣走了,帶著無數的遺憾的無奈。他的可悲在於生於帝王家,對一個不具備帝王素質來說的人讓他接管這樣大的一個國家無疑是一件難事,天啟皇帝選擇了逃避,躲在深宮裡,醉心於他的木工,對外面的事裝作聽而不聞,都交給魏忠賢。他真的愚蠢到忠奸不分好壞不辨麼?

不,單看他在朱由檢手背上寫的那兩個字就知道了。“袁,魏”朱由檢一邊放大自己的調門,一邊在心裡思量兩個字的含義。魏忠賢見機的雖快,但是於剛才的那一幕他只關心天啟皇帝說了什麼,並沒有注意兄弟倆的小動作,於是此時他上前諂媚的說道:

“陛下,小心龍體啊,先帝已經去了,請您節哀順便。”朱由檢就是一個勁地哭,也不管魏忠賢和眾大臣如何規勸。

皇家的葬禮自然有其規制,在此期間原本朱由檢是該進入皇宮入登大寶的,可是他怎麼也不肯,非要等到七天以後才肯進宮,對於這位未來的皇帝誰又能說什麼呢。本來朝廷裡剩下的就沒有幾個像樣的大臣了,魏忠賢更是願意看到朱由檢這樣,最好他一輩子不進皇宮才好。

此刻信王的府邸裡,氣氛異常的凝重,別看朱由檢只有十七歲,但是此刻臉上顯露的是和他年齡不相符的堅毅,在座的也都是他的親信。

“各位,如今有兩件事要和你們商量,第一件事自然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