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3 / 4)

小說:不稱職的獸醫 作者:京文

協議自然就成了陰謀詭計,於是我被列為和皇太極,魏忠賢一樣的心腹大患,眾人慾剷除而後快,只可惜我離的太遠,要是近了說不準就要有人來找我算帳,替天行道。說來說去又回到瞭如何對付閹黨上來了,眾人都對是否從山海關調兵爭執不下,朱由檢也在猶豫,天啟皇帝臨死前在他手背所寫的兩個字中其中就有一個是袁字,這是不是在提示他讓他找袁崇煥對付魏忠賢呢。

與此同時,在朝鮮也在進行一場爭論,爭論的主題是要不要修建運河。

平壤大學開始逐漸走上軌道,我也沒有那麼忙了,可是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移民,這些移民進入朝鮮後雖然被安置在山區和丘陵地帶沒有太多的和當地的原住民發生土地上的糾紛。當初我怕就怕的是這個,所以才這樣安排,山東丘陵本來就多,所以這些移民完全可以適應,現在他們已經開始開荒墾田了,為明年的春天作準備。但是這畢竟還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為此很多人都提出了異議,尤其是朝鮮當地的官員,稅制改革只進行了幾個試點,目前效果還不錯,但是大多地方都還是以貢米的形勢上稅。於是最顯而易見的事情發生了,這些上交的貢米被源源不斷地運往了安置移民的地區和軍營。

軍營還好說,剛剛打了勝仗,這讓所有朝鮮人都覺得供養這些軍隊是值得的,事實也證明軍隊的職業化要比從前的後備役好很多,部隊的戰鬥力提高的很快而且穩定,所以供養軍隊不是問題。可是要把大量的米糧提供給非親非故的難民,讓很多朝鮮人無法接受,而且這些都是無償的,於是民間開始出現各種謠傳,說我李開陽要獨霸朝鮮,將朝鮮變成漢人的朝鮮,此後朝鮮再沒有活路了等等。這絕對是某些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的人惡意中傷,雖然現在這種情形都在我的控制之下,但是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社會不穩定,經濟就沒有辦法發展。

於是我想到了修築運河,當然了從漢城到平壤的工程太過浩大,暫時無法動工,所以我把主意打在了從開城到江華這條路線上,一旦打通就可以從江華直接進入漢江到達漢城。為將來修築從開城到平壤的運河增加技術積累,最主要的是修築運河需要大量的勞力,這樣就解決了很多移民還在閒置的問題,我可以支付給他們工錢,依靠這些工錢他們能渡過這個冬天,減少了政府的負擔,同樣是給錢一個是白給,一個是有產出,我自然選擇後者了。

自從我到達平壤後,整個朝鮮的政治中心都跟著北移了,首先是議政府,隨後是吏、戶、禮、兵、工、刑六曹;司憲府和司諫院;五軍營、內三廳、訓練院,現在開城已逐漸成為朝鮮王室的象徵和聚居地,被百姓稱為王城,而平壤則變成了此時朝鮮的政治中心。海蘭珠和阿巴亥等人也都遷來了平壤,和我一起住在大同江邊的教師住宅裡。

“不行,領議政,你這是在勞民傷財!”尹集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現在是平壤大學的校長同時還擔任左議政的職務,李覺復擔任兩道安撫使同時也兼任著右議政的職務,沒辦法我手裡人才奇缺,在朝鮮又不能大量任用漢人(可任用的漢人仍然不多),否則無法服眾,更別談什麼指令下達了,所有基層的官員都是朝鮮人。當然了這也是政權穩定的一個原因,在朝鮮人眼中大概就是他們多了一個攝政王,並且這個攝政王還是當今的儀賓算不得外人,而經過寧安道一戰,阿敏和多爾袞的駐軍又成了朝鮮的保護軍,一下子變成正義的化身了。

“是啊,元度,當年隋煬帝楊廣開鑿運河,結果弄得天怒人怨,丟掉了江山,此刻朝鮮剛剛穩定,就耗資如此巨大的修築一條實用性並不大的運河,值不值得呢?”徐光啟一番話,把我鼻子都氣歪了。什麼隋煬帝楊廣啊,難道把我比作昏君,我成什麼了?再說雖然楊廣靠鑿運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可是他間接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繁榮,後來的李唐在這上面沾了很大的光,正是前人種樹後人納涼。

朝鮮多山,但是同時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尤其是在南部,若是能將這些河流和水網聯絡起來那麼將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水上交通網路,各地的物產都可以透過航運到達漢城和平壤再抵達山東半島,同樣來自中原的貨物,也可以透過航運來分散到朝鮮各地,這樣節省人力和畜力,這些人都是目光短淺,難道沒有聽說過“要想富,先修路”的話麼,在山區修路成本極大,而順著山谷的河水依次建壩,既可以防洪抗災,又可以蓄水灌田,實在是一舉多得。

“各位大人,你們之所以反對,大概就是因為勞民傷財這四個字吧,假如我能保證即不勞民也不上傷財,那你們是否同意我的建議呢?”我問到,眾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