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2 / 4)

小說:不稱職的獸醫 作者:京文

的密信後他就認為天底下第一號的忠臣非他莫數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他也要擺出皇帝的尊嚴來,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他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歲數小,若是沒有點威嚴難免被下臣欺負,自小生長在深宮的崇禎總是抱著一種戒備的神態對周圍的人,信任的同時他又懷疑。在崇禎的眼裡現在朝廷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因為他們都或多或少和魏忠賢拉上關係,這絕對就是逆臣,所以正是憑著這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崇禎縱容或者是推動了這場揭批運動,直接導致了眾多官員下馬。

袁崇煥微微抬起頭剛好與崇禎的目光相對,捕捉到了崇禎眼裡一閃即失的殺意,他很難想象這樣年輕的一個皇帝會有如此濃重的殺意,心底裡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這絕對是殺意,經歷戰陣的袁崇煥如何會感覺不到呢。所以對於剛才的話,他自己也感覺有些說的太滿了,其實他答應崇禎五年之內可以平定遼東、恢復全遼,實在是一時衝動的口不擇言,事實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袁崇煥和崇禎第一次正式見面,就犯了一個大錯誤。大概他見這位十七歲的少年皇帝很著急,就隨口安慰。

袁崇煥於是又奏道:“陛下,建州已處心積慮的準備了四十年,這局面原是很不易處理的。但皇上注意邊疆事務,日夜憂心,臣又怎敢說難?若要達到五年復遼,那麼這五年之中,必須事事應手,首先是錢糧。”

“這個好辦,此事交給戶部尚書右侍郎王家楨,必須著力措辦,不可令得關遼軍中錢糧不足。”崇禎比袁崇煥心裡更加焦急,遼東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吞噬著大明朝的銀糧,若是能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他就能騰出手來做別的。自從推倒了魏忠賢后崇禎一直在雄心勃勃的想恢復其祖輩的功績,做一箇中興的君王。

袁崇煥見崇禎皇帝如此重視又這麼好說話自然是獅子大張口了,憋屈了這麼多年,也窮了這麼多年,毫不容易換了一個大財主,自然是要最要好的了,於是他又請器械,說道:“建州準備充分,器械犀利,馬匹壯健,久經訓練。今後凡是壓解到邊疆去的弓甲等項,也須精利。否則無法和敵軍對抗!”

“這是自然,愛卿說的有道理,告訴理工部尚書左侍郎張維樞:今後凡是解去關遼的器械,必須鑄明監造司官和工匠的姓名,如有脆薄不堪使用的,就可追究查辦。”崇禎一口答應到,他說一句話簡單,可卻不知道這又要耗費多少錢糧和人力。

見新皇帝如此好說話,袁崇煥膽子大了起來,胃口也跟著大了又奏道:“皇上這五年之中,變化很大。必須吏部與兵部與臣充分合作。應當選用的人員便即任命,不應當任用的,不可隨便派下來。以臣的力量,制全遼是有餘的,但要平息眾人的紛紛議論,那就不足了。臣一出京城,與皇上就隔得很遠,忌功妒能的人一定會有的。這些人即使敬懼皇上的法度,不敢亂用權力來搗亂臣的事務,但不免會大發議論,擾亂臣的方略。”

聽了這話崇禎站起身來,想了很久才說道:“你提出的方略井井有條,不必謙遜,你只管放心大膽的做,不要有顧忌,一切有我做主,朕絕不會偏聽偏信就是了!至於從前賜予王之臣與滿桂的尚方劍則應撤回,以統一事權,你看可好啊!”

“謝主隆恩,臣誓死效忠皇上,一定會將遼東奪回,還皇上一個朗朗乾坤!”袁崇煥沒想到崇禎如此的信賴重用他,一時感激涕零,只想將自己的心都掏給這個新皇帝看。

“哈哈,愛卿的心意我瞭解,愛卿這就下去準備吧,遼東不可一日無主,軍中不可一日無帥,你早日回去,今天你提出的這些我一定會給你辦到的!”崇禎很滿意這樣的效果,恩威並施,讓袁崇煥死心塌地的為自己效命。

袁崇煥辭出之後,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關遼軍務基本戰略的三個原則:

“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明代兵制,一方有事,從各方調兵前往。因此守遼的部隊來自四面八方,四川、湖廣、浙江均有。這些士卒首先對守禦關遼不大關心,戰鬥力既不強,又怕冷,在關外駐守一段短時期,便遣回家鄉,另調新兵前來。袁崇煥認為必須用遼兵,他們為了保護家鄉,抗敵勇敢,又習於寒冷氣候。訓練一支精兵,必須兵將相習,非長期薰陶不為功,不能今天調來,明天又另調一批新兵來替換。他主張在關外築城屯田,逐步擴大防守地域,既省糧餉,又可不斷的收復失地。

“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明兵打野戰的戰鬥力不及習於騎射的八旗兵,這是先天的限制,不易短期內扭轉過來,但大炮的威力卻非八旗所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