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密探所散播的謠言遠比這個溫和多了,他們試圖灌輸一種思想給人們,就是袁崇煥之所按兵不動不光是是等待山海關的援兵,也是在等朝鮮的李開陽。
這種盲目的群眾心理,實在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被備有用心的人利用時,所獲得的效果更是驚人,這在近代的群眾心理學書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寧遠大戰,八旗猛攻,眼見城破在即,百姓就大罵袁崇煥害人,八旗退後,便即大哭拜謝。據動物學家的調查報告,合群的動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難時,往往會撕殺同類,或許是出於同一心理,不要不信啊,我可是獸醫,這種現象確實經常發生,一個籠子裡的白鼠經常互相攻擊,有時甚至將同類吃的毛皮不剩。
局勢就這樣僵持起來,崇禎皇帝的命令袁崇煥想著招的拖延,而八旗在城外不斷的禍害,鬧得不亦樂乎。別看這麼熱鬧,可是皇太極的日子卻不好受。已經好多天了,北京城愣是沒有什麼動靜,袁崇煥按兵不動,而居探子回報,自己的後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明軍,他如何能不焦急,皇太極如此折騰就是為了把袁崇煥引出京城範圍,尋機在野外聚殲,可是袁崇煥不上當,只是派遊騎不斷的騷擾他。
就在這時歷史開了一次大玩笑,簡直是驚人的吻合,四處劫掠的八旗居然抓回了兩個太監。這兩個太監是明官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一個叫楊春,一個叫王成德。見到這兩人皇太極忽然心生一計,他老子努爾哈赤據說靠了半部《三國演義》就打下了遼東,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為此事我曾經當面求教過努爾哈赤,可是老子不靠這個兒子不等於不知道《三國演義》,皇太極不單知道《三國演義》,而且還是個三國迷,對《三國演義》裡的每一個故事都耳聞能詳。
於是一出“群英會蔣幹中計”精彩上場。對於這兩個小太監皇太極似乎是高度重視,居然派了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範文成、巴克甚、達海等人監守,這當然不是沒有緣由的了。高、鮑、範三人是投降女真的漢人。
這天晚上,內帳裡鮑承先當先翁生翁氣的對範文成說道:
“範先生,我真是不明白,明明我軍佔有優勢,又是節節勝利,不過是在城外吃了一點小虧,為何大汗就要撤軍呢?”他這麼一說立刻引來了高鴻中等人附和。
“小聲一些,外帳還有兩個俘虜呢,別讓人聽見,這是機密!”範文成神神秘秘的說道。
“咳,先生怕的是什麼,這兩個太監是大汗特意命人抓來的,盛京缺少太監,回去了正好讓他們伺候大妃,省得大汗老是不放心!量他們也跑不了,要是跑了,我一人一馬就能將他們追到,到時一人一下,咔嚓,咔嚓的都剁個稀巴爛。”說著眾人哈哈大笑。外帳的兩個被俘的太監一聽到於他們有關,馬上支起了耳朵,這大帳也是有些年頭了,漏了很多窟窿,隔著帳布聲音清晰可聞。
“誰說要這兩個太監回盛京的,你們那裡知道,這兩個太監是”說著範文成的聲音小了起來,只隱約聽見祭旗、殺牲什麼的,兩個太監於女真人的習俗並不知道,還以為要拿他們開刀呢。這時只聽鮑承先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我說為這兩個小太監大汗為何如此緊張,派我們幾個來看守,這倆人也夠倒黴的,活不了幾天了!”一聽這話兩個太監面面相對,臉色具是煞白,心中狂跳。
這時又聽另外一個聲音說道:“那範先生,你還沒有告訴我們,為何大汗一直不再進軍呢,放著這樣好的機會,豈不是可惜了麼?”
範文成顯然是個文人,說話聲音不大,可是仔細聽還能聽出個輪廓來,只聽得他說道:
“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大汗的妙計。你不見到麼?大汗單獨騎了馬逼近敵人,敵人軍中有兩名軍官過來,參見大汗,商量了好久,那兩名軍官就回去了。大汗和袁督師已有密約,大事不久就可成功。這事不光有袁督師參與,還有朝鮮的李開陽呢,大家商量要三分天下呢!”
第四卷 披荊斬棘 第二十五章 群英會蔣幹中計(二)
卻說範文成話音一落,兩個太監面面相覷,這未免過於驚世駭俗,兩人一時間無法接受,堂堂的袁督師竟然會通敵賣國,任誰也不敢相信,可是範文成接下來的話卻也叫二人逐漸相信了。
只聽另一個聲音再次響起:“不會吧,老汗王歸天與袁崇煥有莫大的關係,大汗怎麼能和他謀劃呢,這不會是袁崇煥的緩兵之計吧?”這也正是兩個小太監的疑問,世人都知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中炮受傷最後不治而死的,說袁崇煥和皇太極一起謀劃,這正是最大的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