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2 / 4)

小說:不稱職的獸醫 作者:京文

道敵情的情況下貿然起兵絕對是不智之舉。

“是,根據北京方面傳來的訊息,崇禎皇帝正在研究是否遷都,但是此刻還沒有達成共識,據說那些官員們整天的吵鬧不休,但是以我估計崇禎遷都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遷都我們也可以在半路截殺。”鰲拜對於能擒殺崇禎十分熱衷,他也確實具有了這樣的實力。從登州派出一隊快速反應的騎兵,突襲北京完全可行,但是孫承宗也很有可能棄山海關不顧援救京師,我軍雖然驃悍卻輸在人數不足,即使攻陷京城也無法防守會被皇太極和孫元化兩面夾擊,陷入鏖戰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出孫承宗佔領山海關將通往遼東的大門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從此我們將會有一個安全的大後方。

“洪承籌方面,他已經放棄對義軍的繼續追剿,改由孫傳庭指揮當地軍隊,他自己率領大軍正在抵禦齊爾哈朗的進攻,據說成效不錯,齊爾哈朗不是洪承籌的對手先後失去平涼、天水,此刻八旗已經改變方向向蘭州、西寧進軍,洪承籌則分出主力救援京師。”黃宗羲答道,顯然他不僅僅只負責難民的事,在情報收集上他也頗費了一番功夫。

“嗯!”大概瞭解目下的局勢,我陷入沉思。迅速出兵佔領大片的疆域不是不可能,但是那將使我軍力分散,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明朝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歷史的車輪不管怎樣改變他都難逃脫這樣的厄運。問題是如何能讓北方儘量少遭受戰火的洗劫,假如我記得不錯後年鼠疫將會在北方肆虐,伴隨著旱災蝗災,整個北方將會陷入蕭條。

而有研究表明瘟疫、旱災和蝗災的爆發絕對是和土地的荒蕪以及連年的戰爭有關的,如果不盡快結束這種狀態,那麼整個北方將會至少需要經近50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康乾盛世就是這種生產恢復所帶來的繁榮景象,他並不是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是生產力的迅速恢復)。五十年假如將精力和國力都放在恢復生產上將有可能會落後於西方,但是任由崇禎逃到南方繼續畫江而制也不是辦法,我腦子一轉產生了一個歹毒的想法。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為什麼不可以,朱載道不是給我留下了不少的遺產麼,為什麼不好好的利用利用呢,北方既然打成這樣左右也是一個爛攤子,如同雞肋,莫不如勇於放棄,南方的經濟此時已經具備了發展資本的雛形,大有所為,佔據了南方就能與具備了源源不斷地戰爭資本,至於名正言順那還不好辦,我們大可以打著建文皇帝的幌子。更何況我還有山東和遼東兩地成半月形的包圍著北京,以此兩地作為軍事前哨應該夠了。

這將是一場閃電戰,也是一場人心之戰,看誰動作快,看誰政策好,有了這個想法,我才跟眾人商量。以鰲拜為首的少數民族派主張佔領北京北方多平原利於大規模的騎兵作戰,更背靠遼東山東利於補給,他們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然而以我為首的漢族派則主張佔領江南,雖然暫時看來有些困難可是從作戰能力的持續性上看還是南方划算,我們之間也產生了意見分歧,雖然沒有像崇禎朝廷那樣爭論不休,但是眾人也各有主張,據理力爭。

在北京,崇禎異常煩躁,李建泰自殺前給崇禎寫了一封血書由他的親信送至京中,信中他最後一次提出了南遷問題,明確建議皇帝將太子先行送到南方,然後將朝廷遷至南京。他已經意識到北方守不住了,儘管這之前崇禎已堅定地表示,他主意已定,南遷問題不得再議,但主張南遷的南方籍官員並未停止私下為太子或皇上離京做準備。

事實上崇禎私下裡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並且和自己的兒子討論過南遷的問題,自己說話已經不能反口,那麼一旦北方不保,延續大明血脈的只有自己的兒子了,這一節他想的很明白,並且開始暗中操作。

南方的官員這時還摸不清皇帝的意圖,李建泰的信給了他們再次議遷的藉口,送太子到南京,讓其督率江南軍事成了南方官員達成的共識。然而光時亨再次火冒三丈,質問道:“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所有爭論便為之再次中止。光時亨言外之意是指責他們陰謀擁立太子,逼迫崇禎帝退位,這使南方籍官員大驚失措,“遂不敢言”。大臣們一個個低頭默立一旁,傾聽崇禎憤怒的斥責:“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所有在場的人都明白,除在北京廝守至尊之位外,任何勸說崇禎採取其他行動的嘗試,都必定被曲解為不忠。

就在崇禎決定死守的時候,我也終於說服了鰲拜等人,南方之利實在是立國的基礎,再有鄧家的幫助成大事不難,更何況我們沒有必要去和皇太極打生打死,為了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