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根據調查。歷史這門課在學生心中,其討厭程度可是僅次於某一科,排在亞軍的位置呢!
雖然老爺子已然認定了張勁話有不實,但是倒也沒有戳穿,而是還很有老夫子範兒,就‘讀史’這個話題說道起來。
說起來,因為張勁之前一直看書,讓這老爺子找不到聊天的人,可是憋壞了呢!
“就算是當做閒書看,也不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它的意義可不僅僅是針對帝王的。在現在這個社會,大到一國一邦的治理,小到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家庭的平穩、興衰,在史書上都能看到,得到借鑑。要我說,這史書可是比那些爛大街的這個成功人物、那個成功人物的傳記有用的多!”
“華夏的歷史”
“文化的傳承”
張勁對於史學的專業姓雖然比不得那些窮經皓首的大師們,但是也是《二十四史》讀了近半,諸子百家看了一大部分的人物。
再加上張勁變態的精神力帶來的變態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對於華夏文化傳承方面,雖然與那些大師級人物還相去甚遠,但至少也算得上的博聞強記了。
比很多曾經在電視上充過大半蒜的半吊子都要強上不少。
所以作為這位老頭兒的捧哏者,張勁做的還是相當到位的。不但大部分話頭都能接得下來,而且還往往能夠引申開來,正好搔到這老頭的癢癢處。弄得這位過了嘴癮的老頭兒只覺著暢快不已。
這老爺子顯然是一位大漢文化的堅決擁護者,在把華夏曆史與其它國家歷史相對比的時候。他總是用不屑的口氣,把其它國家的歷史批得一文不值。用不吝華麗的辭藻讚美華夏曆史。
在這老爺子嘴裡,真正不間斷的傳承著文化的歷史只有華夏曆史。而其它國家,尤其是西邊那個大洲上的那些國家,他們的歷史只有工業革命後稍好,剩下的都只是一篇篇野蠻和落後的段落。
什麼柏拉圖、什麼亞里士多德,和先秦諸子比起來,統統靠邊站。
海盜文明?呸!
殖民文明?呸!
用這位老爺子的話說,那些歷史記載與屠宰場的流水賬差不多。除了血腥味之外,沒有一點點的翰墨書香。
這老爺子越講越有些慷慨激昂的味道,那激情甚至讓張勁產生了錯覺。
如果張勁要是把眼睛眯起來的話,模模糊糊的就像是看到了那個棒打鴛鴦散的何過之大師。除了沒有那麼古板,語言更加風趣之外。一樣的皇漢思想,一樣的激揚文字
(未完待續)
179 國際糾紛
當然,張勁指的是當年只是初識,還沒有了解到自己的蛀蟲本質時的何過之大師。
張勁的蛀蟲形象暴露後的幾次見面,何過之大師在張勁面前雖然還是這樣激情滿滿,但卻不是宣揚他的皇漢思想,或是崇慕華夏曆代先賢了,而是改為批判張勁這個社會的蛀蟲,喝罵這隻混在白衣天使中的渣滓、敗類了!
那時候,何過之大師可是恨不得把張勁和安祿山、秦檜、吳三桂相提並論。屬於那種阻礙歷史車輪進步,應該遺臭萬年的那種人。
皇漢的老爺子說的激情飛揚、酣暢淋漓,手舞足蹈的生動無比。
張勁這個捧哏的,把溜縫、敲邊鼓的工作做也是相當到位。
一老一少,一唱一彈,侃侃而談的很是熱鬧。
談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的天馬行空,正史野史齊出的信口開河,人文、哲學亂七八糟的漫無邊際,很有包羅永珍的味道。
兩人從歷史的歷朝歷代,談到各位明君名臣;又從各個政令的產生,談到哲學思想,談到諸子百家;
談哲學文化、談軍事文化、談詩詞歌賦
就在這一老一少兩人以大詞人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肘子為由頭,把話題從中國的古詩詞轉到飲食文化上時,又有一個人加入了討論。
這個人就坐在這一老一少的前排,是一個年紀與張勁身邊這位老爺子差不多,慄發、碧眼、大鼻子、白面板的老外。
這位自詡為中國通的老外,已經‘偷聽’兩人說話好一會兒了。早就蠢蠢欲動的想要加入進去。
你自吹自擂自己國家的文化本無可厚非,這說明你愛國。但是你只看到自己國家的好,鄙視別的國家,那就不對了。
你說你們華夏曆史淵源流長,這老外無法爭辯。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大洲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和華夏曆史比起來,也還要短上不小的一截。就算因此被鄙視,也是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