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嘗受一下切膚之痛。
入了十二月,天越發冷了。在陰沉了兩天後,下雪了!
大雪一連下了四天四夜 ,第五日 ,太陽才從雲層之中露出臉來,把它的光輝灑在大地之上,一片白茫茫覆蓋著慈安宮裡的紅牆碧瓦,紅木雕窗,晃疼人眼。
慈安宮裡是沒有冬天的。殿內,正中放著一個三矮足的碩大銅火爐。這個火爐,皇宮專用,舜堯在家時是沒見過的。
這個火爐由上盤下爐兩部分組成。盤淺腹圜底,下附四蹄形足,立於爐口沿之上。盤腹兩側各有一對環耳,耳內套接銅提鏈,鏈端為環形提手。爐也作淺盤形,底面上有分佈不勻、大小不等的十三條鏤孔,想必用以漏灰的吧。
上房有一班專門收拾爐子的宮女晝夜不停,輪流添炭,山西進貢的,上好的大塊無煙煤,嘶嘶地燃燒著,悄無聲息地燃著。 桌上放個耀州窯瓷刻精美的瓷茶爐,裡面裝著採來的雪團,煮任太后最愛喝這雪水烹製的龍井貢茶。
任太后對茶的要求極其挑剔,煮茶的雪不是拿來落到地上,房上的髒雪,而是用乾淨的白綢子鋪在地上接住的乾淨雪。什麼時候的鋪上綢子接雪也很講究,不可以是初下的,天空剛開始飄的雪花會裹著天空裡的灰塵,也不乾淨,而是雪下到一定時候,地上落滿 薄薄一層後,方可以將白綢子鋪在院子裡。
這回煎茶的卻不是伺候的宮女,旁邊煮茶人也不是剛調入正方的青螺,而是湯順堯。
此刻,任太后正半倚在鋪著大紅錦墊子的鳳椅上,一旁湯順堯在候著。
宮女們將昨天精選來的雪置於釜中,放在瓷茶爐子上以炭火燒開,這任太后煮茶的工序也不能馬很是講究虎,算來有“三沸”。
水初開,為“一沸”,但不能全沸。一沸後,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
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湧,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 。
順堯專心致志煮茶,爐火將他年輕的臉龐映得通紅,一旁的任太后挑起鳳眼,瞅著這個令自己頓時年輕許多歲的‘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