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2 / 4)

小說:司馬懿吃三國 作者:打倒一切

本來蔡瑁、張允就覺得自己身為降將,處處彷彿低人一等,又見曹操的態度似乎也更傾向於夏侯淵、曹純等本族親信,自己再去費盡唇舌苦爭苦諫,若是一時惹得曹操“聖顏大怒”,哪裡還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也就慢慢地斂了激憤之念,不敢出頭再多說什麼。

這一下,水師病卒們一個個都不禁心寒如冰了。看來,先前聽聞曹操“愛兵如子,撫眾如親”的那些讚譽全然是假的,曹操“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的那些讚譽也全然是假的,他還是偏袒自己從北方帶來的舊部人馬啊!他是成心要丟下咱們這些荊州水兵不管,要讓咱們一個個病著等死啊!然而,他們心中縱是懷有再大的怨恨,這時也晚了。自己都已經病得是有氣無力的了,便有再大的不滿又能如何?拿起刀槍去奮起反抗,奮起自救嗎?只怕別人派來千百個勁卒,就能把大家這近萬名患病水卒一舉收拾了去!

——一股混雜著絕望、怨恨、激憤、失悔、敵視等各種情緒的滾滾暗潮正在荊州水師的各個軍營中醞釀著,積蓄著,湧動著

在遙遠的許都後方,曹軍水師於長江回龍灣處遭到重挫的訊息,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自建安六年官渡一役大勝以來,曹操的“神武蓋世,天下無敵”幾乎已經成了一個誰也打不破的“神話”,然而在今天,這個“神話”卻被江東區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將軍周瑜一舉擊破了!這個訊息,很快使曹操在眾人心目中的巍峨形象崩開了一道細縫,而且這道裂縫還在暗暗擴大。

尚書令荀彧府中的育賢堂上,門窗洞開,裡邊卻僅有荀彧與楊彪二人靠著一張方几對面而坐,正津津有味地討論著典籍義理。

“令君大人,您認為《論語》中可有專門教人談吐言論之訣乎?”

楊彪臉朝荀彧揚聲問道,兩眼與他筆直對視著——他的右手中指卻從方几上的茶盞中蘸了茶水後在桌面上飛快地寫下了一行字跡:“曹軍水師遇挫,您對此有何高見?”

荀彧的眼光只向那排字跡略略一掃,就立刻抬起來看著楊彪,口中朗聲答道:“有啊,《論語》中講,‘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這便是絕妙的教人談吐言論之訣啊!”同時,他也用右手中指蘸了茶水在面前的桌面上迅速寫道:“曹軍水師遇挫,雙方戰勢暫會膠著,正是雙方臨機制變之際,誰若妄動,失之於躁;誰若僵守,失之於滯!”

楊彪看得分明,微微點頭,一伸衣袖籠了上去,暗暗拂拭去了桌面上那些水寫的字跡,仍向荀彧迎面而問:“令君大人此言甚是。不過,依彪之見,《論語》之中還有一處談論言論之妙訣,其內容為,‘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您以為然否?”

與此同時,他又用右手中指蘸了茶水在桌面上繼續寫道:“丞相大軍前方陷入膠著,可是馬騰將軍父子內外呼應,拱衛帝室之機乎?”

荀彧疾速看罷那些水寫字跡之後,口中仍是高聲答道:“不錯。楊太尉觀書閱經可謂用心入神也!彧差點兒也記漏了這一句。彧在此將孔聖在《論語》中教人談吐言論的妙訣之義總結如下:言而能中時,言則能中理,言而能中節,言則能中意,如此方可謂之‘能言’也。還請楊太尉指教。”

他同時又用右手中指蘸了茶水快速寫道:“不知馬騰將軍近來可有機會能與其子遙相呼應乎?”

楊彪看完之後,微一沉吟,又呵呵笑道:“令君大人之總結精妙簡當,彪受教了。彪今日有一問,《論語》之中教人立身處世之要訣須當如何總結?懇請令君大人開示。”

說話之間,他又用右手中指蘸了茶水在桌面上寫道:“近日曹丕、曹洪對馬府之監控似有鬆懈之跡,馬騰將軍有隙可乘矣。”

荀彧看罷,心頭暗暗一陣驚訝:曹丕、曹洪怎麼會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對馬府放鬆監控呢?莫非這其中有詐?但他轉念一想,如今機會難得,情勢緊急,可謂稍縱即逝,縱是曹丕、曹洪圖謀有詐,馬騰父子也都應當硬著頭皮努力試上一試了!他心念頓定,開口便道:“楊太尉,依彧之見,‘訥於言而敏於行,勤于思而慎於斷,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這便是《論語》中教人立身處世之要訣的全部總結。您以為然否?”

他一邊說著,一邊又用手指蘸了茶水暗暗在桌面上寫道:“既是如此,可以一試。抓住時機,內外呼應,使其首尾難以兼顧!”

楊彪看罷這些水寫字跡,哈哈一笑,仰臉平視著荀彧,揚聲讚道:“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