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2 / 4)

小說:司馬懿吃三國 作者:打倒一切

兩側長席上,右側坐著曹休、司馬懿、陳群,左側坐著新任尚書僕射陳矯、豫州牧賈逵、揚州牧滿寵、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等人。他們聽得曹叡這麼說,便一齊伏席同聲山呼道:“吾皇威播四海、天下靖寧!恭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曹叡待他們山呼完畢之後,才雙袖一擺,端然正襟,肅然言道:“列位愛卿,大魏邊境雖安,但我等卻須勿忘古人所言‘居安思危’之銘訓。今日朕特召卿等前來,就是想集思廣益、謀定而動,針對平吳徵蜀之大業醞釀出一套成熟完善的應對方略來。再也不可像先前那般‘東危則援東,西急則救西’,弄得十分被動、疲於奔命!曹大司馬、陳大司空、司馬大都督、陳僕射、賈逵刺史、滿寵將軍、孫愛卿、劉愛卿,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吧!朕必當洗耳恭聽。”

司馬懿一聽,暗暗稱奇:這個曹叡,在東宮潛居之際絲毫不露圭角,如今大權在手,卻是一躍而起,準備大展宏圖了!就憑他今天這一式“化被動為主動,未雨而先綢繆”的舉動,足見他可謂一代明君了!哪裡像先帝曹丕在世之時只是盯著東吳孫權作反反覆覆的“拉鋸式”較量?!

但佩服之餘,司馬懿卻並不先急著發言,而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候著其他大臣們開口。同為輔政大臣的陳群也存著“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箴鑑,貌似沉思而內懷觀望。

曹叡將目光掃向了左側長席——那賈逵先自憋不住,出班拱手朗聲而道:“啟奏陛下,我等爪牙之臣,豈有他見?您喊一聲‘打’,老臣便衝在前面死命地打;您喊一聲‘守’,老臣便駐在城中認真地守!包管讓那吳賊鎩羽而歸就是了!”

聽了他這話,曹叡不禁莞爾而笑,也不多說什麼,目光緩緩轉向了右側長席。

這幾日曹休見到司馬懿掃平孟達、曹真逼退諸葛亮,他倆均是立有戰功,而唯獨自己東線這邊寂寂無事,他心頭正一直癢癢得慌呢!此刻看到曹叡正向自己望來,曹休暗一提氣,雙眉一豎,便欲開口發話——恰在這時,中書令孫資已是先行奏道:“啟奏陛下,微臣久在中書省供職,經查閱古今史籍,見到前朝建安年間袁紹逆賊企圖舉兵南來作亂,其謀士田豐進諫道,‘以眾凌寡、以強志弱,亦自有道。上上之策在於執重而臨、以久持之。明公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側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軍疲於奔命而士庶不得安枕,則我未勞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而克之也!今釋廟勝長久之策,而決成敗於奄忽一戰之際,若不如志,悔之無及也。’這段話是非正誤暫且不論,但於我大魏當今局勢,未嘗不可資為借鑑”

司馬懿默默地聽著,雙眸不禁炯然一亮:這孫資好生聰穎!竟能找來這等事例巧妙印證自己的見解——他說什麼田豐這段話“是非正誤暫且不論”,而實際上當年官渡之戰後太祖武皇帝聽到田豐給袁紹所呈上的這篇諫言之時,便以手加額而嘆曰:“幸得蒼天不使袁紹納此言也,否則吾豈能長驅而取河北平?”

“借鑑?這段話可以資為何等樣的借鑑呢?”曹叡問道。

孫資看來是早有準備而來,當下正了正臉色,款然而道:“由這段話中,微臣略有啟發,但請陛下指正: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而今大魏囊括天下十分之八,居於強勢;吳蜀各據一隅,弱小不堪。故而,大魏制勝之道在於固守險要、屯師邊疆,以逸待勞,伺機而動,可戰則戰,不可戰則守。數年之後,大魏之勢穩若泰山,而吳蜀之寇疲於奔命,必然有隙可乘。屆時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大業可成。”

司馬懿聽了孫資這話,更是暗暗頷首:先前中書省居於內廷,其職能僅為草擬詔稿、用璽發文之類的雜務,而自孫資今日參與御前朝議之起,便標誌著它的勢力即將崛起,與外廷的尚書檯、御史臺等權力機構分庭抗禮!曹叡這是在切切實實用中書省來制衡尚書檯等,藉此樹立自己的天子權威啊!想清楚了這一切,司馬懿更不可能對孫資的這番方略建議提出異見了。

倒是曹休被孫資這樣橫插進來搶去了話頭,又加之孫資竟以一介四品僚吏之身份在他這個大司馬面前洋洋灑灑指手畫腳,似乎有些太過張揚,一時便動了怒氣,勃然變色道:“孫君此計未免消極有餘而進取不足!如君之所言,我大魏卻還要將徵吳滅蜀之大業拖延到何年何月?你們坐在中書省只知道搖一搖筆桿子、動一動嘴皮子,怎經歷過前方將士親冒矢石、浴血奮戰的艱辛?咱們恨不得是一鼓作氣把吳蜀二寇消滅得越快越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