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3 / 4)

小說:司馬懿吃三國 作者:打倒一切

,這樣大家便都可像孫君你一樣回得中原家鄉享一享清福了!”

孫資一聽,臉皮頓時漲得一團通紅,暗暗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這曹休分明是拿著他這些話在刻意挑刺嘛!難道孫某不希望儘快拿下吳蜀二虜嗎?可是眼前的現實條件允許嗎?正因如此,孫某這才提出了這樣一條“以逸待勞,伺機而動,穩中求勝”之策!你卻跳起來莫名其妙地衝孫某撒這一通意氣之辭幹什麼?這不是有意陰損人嗎?

司馬懿見雙方氣氛已僵,便打了個哈哈,出來轉圜道:“孫君所言乃是‘穩中求進’的萬全之策,在老臣看來,實是不容忽視。咱們同處廟堂,都是一心為國嘛!些許微瑕,何足計較?對了,曹大司馬您久鎮東疆,必有一番徵吳心得——懿等在此恭聆了!”

看到司馬懿率先出來圓場,陳群、陳矯等紛紛也加入勸說之中。滿寵在旁亦呵呵一笑,道:“曹大司馬對吳蜀二虜‘滅此朝食’的決心和信心非常之大的——滿某也是佩服得緊啊!滿某也相信曹大司馬是必有高見在胸的”

曹休卻毫不理會他們的話,而是深深地在司馬懿臉上刺了一眼,語氣冷冷地道:“據休的經驗閱歷而斷,克敵之要在於臨事制變、隨機輒發,焉可預設耶?不過,司馬大都督您一向智在人先,想必才是真正的‘自有高見在胸’了!休敬請教誨!”

按照常理,曹休這麼軟中帶硬地一刺之下,別的其他什麼大臣,例如董昭、陳群等“老滑頭”說不定就望風而避了,免得和他正面衝突。然而司馬懿卻似臉皮極厚,不顧曹休那兩道冰冷而銳利的目光幾乎要將他迎面射穿,他還是從從容容地開口道:“這個承蒙大司馬謙讓,老臣倒還真有一點兒愚鈍之見,有請陛下和諸君指正。”

曹叡一聽,精神霍地一振:“司馬愛卿有何克敵之策,快快講來!”

“啟奏陛下,依老臣之愚見,眼下若要非攻吳蜀二虜不可,則須以吳虜為先。而吳虜自恃舟師之利,隔江跳梁,甚是難制。但兵訣有云,‘凡攻敵者,必先扼其喉而搗其心,則事必成。’荊州之夏口、徐州之東關、揚州之皖城,皆為吳虜運兵出入之咽喉;三江口外的武昌、鄱陽湖畔的柴桑,而俱系吳虜之心肺。若我大魏先以陸軍步騎直趨東關、皖城,吸引孫權從武昌東下來援,然後再以水師勁旅順漢水而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併火速渡江疾卷武昌,可謂‘神兵自天而降’,破之必矣!”

他此語一出,滿座震動!司馬懿的這“天降神兵,東西交擊,水陸並進”之策,與以往的對吳戰略大不相同,呈現出了三個嶄新的亮點:一是魏吳交兵二十餘年,魏國主攻方向都選在長江下游的淮南,功效不大;而司馬懿建議將主攻方向改在長江中游的夏口,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奇效,堪稱“主攻方向新”。二是以往魏國攻吳一直都使用大兵壓境之方式,以十數萬大軍強攻淮南,而像司馬懿所言的“聲東擊西,虛實互用”之法尚未使用過,堪稱“進攻戰法新”。三是以往魏國主攻之兵種一直為陸軍,而司馬懿採用陸軍佯攻、水軍實攻之術,堪稱“進攻兵種新”!這三大嶄新亮點,讓司馬懿這套徵吳方略更是顯得熠熠生輝、粲然奪目!饒是曹休對他大有成見,聽罷此計亦無話可說。不過,雖然表面上無話可說,他心底裡卻仍是暗暗有些不爽:你司馬懿才執掌兵權多久?不過一年多的工夫!憑什麼就看起來擺出一副老成宿將的派頭壓得人無可辯駁?你的這套徵吳方略分明是向朝廷上下暗示,平吳滅寇的希望應該寄託在你主政掌兵的漢南一帶,而不是我曹休多年坐鎮的淮南一翼!你這話裡是又把我曹休這個徵東大將軍往哪個地方擱呢?難不成你心底裡還想把鎮南大都督、徵東大將軍兩個方面要職自己“一肩挑”了?!

他在那裡雜七雜八地亂想著,而曹叡這邊聽了司馬懿此計,卻是暗暗歎服!他遠遠望著司馬懿,看到他身坐如鐘巋然不動、口若懸河縱論天下,一舉手一投足之際流露出來的那一派凝肅森嚴、恢宏遠大之氣度,實是令人心折不已!他聯想起自己父皇曹丕因浮慕瀟逸通脫之習氣而變得一副鬆鬆弛弛、散散漫漫的模樣,不禁在心底裡深深嘆了一口長氣:司馬大都督這般的言談舉止才真真正正是我大魏撐天撐地的棟樑之材的儼然氣象!

一念至此,曹叡展顏而道:“司馬愛卿所言高明之極——卻不知卿等還有什麼拾遺補缺之言乎?”

聞得曹叡這話,曹休微微張了張口。他其實此番進京面聖之前,就收到了吳國鄱陽太守周舫送來的一封絕密求降信。周舫在那信中聲稱自己這兩三個月來辛辛苦苦為孫權一舉蕩定了郡內大姓長老彭綺聚眾興兵之叛亂,然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