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瞭解上賓禮節的,只是沒想到,受禮待的句狸卻愁苦著一張臉,落得輕衣便體消瘦了不少。大概是同病相憐之故,他在思念著自己老師的同時,也頗為關心句狸的煩心事。
句狸遲遲不說緣由,稍稍提及年少的謝開言在謝族中的往事。
藤原仍在一天天地苦思焦慮,致使母親看不過去,發狠首肯了他的要求:去找回老師,請求她留在藤原家。
這時,句狸卻攔住了藤原的去路。她為他斟了一盞茶,細細說了一個漫長的故事。聽到最後,滿心苦澀的他已經明白了兩個關鍵處:華朝太子妃、太子心愛之人。
老師的身份與地位竟是那麼重要。
藤原兩次出使華朝,瞭解太子習性,放眼天下,大概還沒有敢直面與太子相抗爭的人,他自然也不會迎其鋒芒,去惹得太子興兵討伐本國。
他沉默地接受了命運,甚至是華朝太子強加於他身的命運。
母親在內宮中接到了詔令,希望能早些挑選出合適的貴女做藤原家的媳婦。拜見過皇后之後,母親就拿回了紅冊。他在母親的注視之下,違心圈選了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姐。
當晚,他已經知道,即便是他退讓,也逃不出華朝太子的法掌。再朝後的一些日子,太子親自來到本國,他索性遮蔽侍從深居簡出,不去打聽太子做了什麼,他的老師又會有怎樣的生活。
藤原再次大病一場,引得皇后及母親等親屬憐惜不已。她們擅自做主,為他置辦一場京都外的賀茂祭,地點選在他流連許久的薩摩郡。
他終於見到了老師。
可是他的老師並沒有看他。
謝開言覺察到了藤原悟池的目光,卻沒有回頭。浪人大哥喝得醉了,拿著酒壺踉蹌走出客館。她喚住他,送上一包銀子。
藤原靜靜走到她身邊,作揖問好。
她連忙還禮。
藤原似乎忍耐一刻,才問出口:“李葉待你可好?”
面對藤原時,謝開言是不動聲色的。“君公子為什麼單獨提起李葉?”
受過叮囑的藤原自然不敢說出緣由,只是應道:“我不能陪在你身邊,若是由李葉照顧你,我也是滿心歡喜的。”
謝開言微微欠身,並不接話。
藤原遞上一枝親手培植的玉牒梅,苦澀道:“你竟然不否認,可見是真的喜歡上了他。我——果然來遲了些——”他遽然抿緊嘴,轉身走向落英繽紛的鄉道,直至在花樹後消融了落拓的背影。
中原有折柳送別之禮,他竟是效仿此法,折梅離別。
謝開言持花目送他遠去,完成了最後一次的辭別儀式。她來不及參與海邊舉行的賀茂祭,輾轉趕到土佐幕府城外,親自探了探地形。那城牆奇高,在夜色中像是俯視眾生的天神。她使出十成功力向上一縱,手腳無攀援處,最後又被迫退了下來。
五日後,謝開言才回到令羽村。她徑直走向李葉居住的青瓦屋,卻發現他似乎是離開了,只在桌上留了一柄玉笛。她曾見他把玩過這柄玉笛,似乎是極得他的喜愛,連溪邊茶爐鼎沸了都顧不得看上一眼。如今他留笛離去,是不是意味著他也告別了她,再不相見之意?
謝開言找到謝七詢問李葉的去處,謝七答道:“我也不知。”
謝開言再問:“難道也沒交代下什麼話嗎?”
“他似乎提到過,暖水峽口底下有銅礦,卻沒說具體的位置。”
謝開言凝神苦想一刻,嘆氣道:“我知道了。”她帶著族內子弟來到李葉時常垂釣的峽口,從他入水抓魚的地方跳下去,探查一番,果然在海崖壁裡發現了銅礦石。
謝七當即發動弟子們日夜冶煉銅礦,造出特製的鐵箭。謝開言圍著弩車研究一番,在機括上增強了彈力,她再搭上鐵箭激射出去,不出意外地射穿了紫紅石。
眾人見了,歡喜滿面。
謝七估量著族內子弟的功力,每隔三四尺射出一支鐵箭,謝開言為著子弟們先身效法,踏足箭桿上,借力向上縱躍,不出一刻就到達七丈高的崖壁頂。她向下呼道:“各位看明白了麼?”
底下齊聲答道:“明白!”
只要能讓整族人偷攀進城,還愁什麼幕府大門攻不破?
閒暇下來時,謝開言卻想不明白一件事:李葉既然知道海底有銅礦石,為什麼遲遲不告訴他們?她亦然沒有想到,隨著這個秘密隱藏的,還有李葉突然離島的原因。
李葉曾在島上等候三日,細細照顧著空太郎。期限已過,卻不見謝開言歸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