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給榮誠店,餘額240萬港元全部轉入明華貿易,成為明華貿易的絕對控股股東,做完這一切,榮飛正式安排林業可建倉吸納股票。榮飛在復旦學習國際金融時,主要研究了香港股市自80年代後的變化。他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香港股市的。他清楚的記得,自84年起,恒生指數有一個持續上升的過程,從1000點左右漲到了3000多點,然後就是香港股市上的87雪崩,曾創下單日下滑1200點的記錄,這個記錄似乎一直未被打破。
目前明華貿易的主要業務成了炒股。林業可在85年6月報告榮飛,說手裡的幾支股票差不多賺了100萬港元,要不要脫手?榮飛說不必,耐心地持有,相信我,大盤還會漲。具體買什麼股票榮飛是不曉得的,他相信林業可這個老股民一定比自己有見解。但熟知股市的不測風雲卻是自己的獨家秘籍,只要跟上步子,只要自己的夢境不出亂子,掙錢是鐵定的。
現在明華貿易就是榮飛的,加上股票一直在漲,林李二人自然沒有異議。不過玩股票吃過大虧的林業可(73年的股災幾乎將他的財產敗光)對股票實在是有一種捨不得又畏懼的感覺。看到手裡的幾支股票都掙了錢,總有一種丟擲去套現的衝動。他和李粵明說自己的感覺,李粵明勸他聽榮飛的,這個青年是我最看不透的人,至少現在我這樣說,我幸虧遇到這麼個財神,我的資產以看得見的速度在漲。想到自己的外甥魯峰竟然拒絕了自己的邀請跑到了政府機關上班了,真是傻瓜呀,政府機關能掙幾個錢?
搞定了邢芳。榮飛一度產生今夏就離開北重的念頭,冷靜一想,80年代都不是民營企業的春天,雖然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寬鬆,比如火鍋店就領到了執照,成為合法經營的飯店。但以後政治上的各種溝溝坎坎會不會波及自己心裡實在沒數。思忖良久,榮飛決定繼續蟄伏以待時機。對於商業的抱負榮飛其實很有限,至少沒有個明確的長遠規劃。梳理困難是他的強項,就像擺積木,思考幾天後認為首要的任務就是囤積人才,各方各面的人才,而人才首重品德,至於誰的品德好,榮飛最有發言權的地方就在北重。畢竟他曾在夢中生活了十幾年。他知道北重這個萬人大廠出名的所有人以及他們的長處。這個資源不利用太可惜了。但是現在扯出大旗招兵買馬行嗎?榮飛立即否定了,一是這些人對自己不信任,二是自己的實力尚弱,三是傳統的觀念極強,身處北重,幾乎處處感到北重人莫名其妙的自豪。
繼續忍耐。
六月中旬的一個週末,李建光打了電話來,問榮飛星期天回不回家。榮飛問有什麼事,電話被陳麗紅奪了過去,說,想你們了,行不?明天別亂跑,我們去看你,麻煩你跟單珍說一聲。陳麗紅在電話裡說,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一年了。榮飛也有些感慨,好啊,你們這對鴛鴦總算想起我來了,來吧,我請你們喝酒。
自畢業後,榮飛只見過李建光一面,那是在春節前李建光回京時榮飛在市裡請他吃飯,算是為他餞行。而陳麗紅根本沒見過。上午李陳二人來到北重,見到榮飛和單珍,彼此都感到親切。
陳麗紅和單珍上樓去了單珍的宿舍,李建光到榮飛宿舍聊天。說到昔日的同學,僅僅一年,來往便越來越少了。至少信寫的少了。在珠海的魯峰、濟南的馬金玉、贛州的倪凱以及外地的同學們的下落,一些人似乎已經失蹤了,比如回到晉南的許忠勤已經離開那個半死不活的軍工廠到了南方。這個訊息讓榮飛比較感興趣,想到老兄當年的志向,在這個時候甩掉鐵飯碗到南方創業真的需要勇氣啊。
留在北陽的大批同學都各自忙著,平時的來往並不多。即使同在北鋼的慄民強、王建雄等,和李建光也不常見。“當時畢業的豪言壯語算算不過一年便變得狗屁不值。社會真是冷酷啊。”李建光說。
“大家都要生存。學校不算走進社會,人呢,也就單純一些。到了社會上,首先要解決衣食住行,每天想著同學友誼不能當飯吃啊。”榮飛替大家開解。
“我一想到這個就覺得身上冷。你知道嗎?鄭老師自咱們畢業後就辭職走了。問了古老師她們,都說不清鄭老師去了哪兒。真是想不通。好好的,為啥辭職走啊?”現在李建光的煙癮更大了,一會兒功夫已經抽了三支菸。
“你回學校了?”榮飛問李建光。
“沒有。聽人說的。倒是上個月在勝利電影院見到陸英壽,小子領著個小妞,還是那副德行。”
“哈哈,准許你摟著老婆看電影就不準人家啊。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其實我和他也沒什麼,事情過了,早就丟開了。不過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