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以美食背後的獲取、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把視角對準了普通百姓。使得紀錄片本身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草根氣氣息,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一夜火爆熒屏,贏得觀眾的青睞就不足為奇了。希望以後能多一些這樣的紀錄片。”
有網友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後,當即在在‘吃貨之家’論壇上發表一篇貼子,“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全中國竟然有那麼多聞所末聞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魚頭泡餅、氽烏魚子、黃魚鯗,還有那些聽著就口水吧嗒的菜:臘汁肉夾膜、醉湖蟹、梅菜燒肉,看完這部紀錄片,口水都止不住了,想要減肥的朋友們看片思三思哦!!”
網友落寞的螞蟻在天涯論壇上發了一篇貼子,“剛陪家裡人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忍不住來這裡發表一篇觀看感,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很棒的一部紀錄片,充滿了人文氣息,《舌尖上的中國》聚集在烹飪上的時間並不多,更多的畫面是在展現勞動者如何捕獵、挖掘,加工,製作自然饋贈的食材,整個過程看上去充滿了人文氣息,夾雜著勞動者為生活、為生存而流下的汗與淚。”
“我是80後的,快奔三,很多次在夜深人靜,想起小時候的時候,會回想起電視裡那個‘芝麻糊’的廣告,有一種落淚的感覺,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後,我又想起了小時候家鄉的味道,講到寧波年糕,聽到裡面傳出的陣陣鄉音,各種想家,如果要給《舌尖上的中國》評分的話,滿分是10分,我會打10分,他真的讓我感動了。”網友豆豆1987在陳東的貼/吧發貼說道。
夏雨078在剛建立的《舌尖上的中國》貼/吧發表了一篇貼子,“看《舌尖上的中國》,感受最的是“食品安全危機下對食物返璞歸真的要求,7集《舌尖上的中國》之後,建議拍一部50集《中國生化食品》。”
〈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