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批發中心,而在魯城,他旗下的春來集團另外還承包了三個商場十年的經營權。
但是顧春來之所以有名,不在於他的資產多寡,要按照淨資產來比較的話,樂林集團並不比他少,甚至還有多,顧春來的有名就在於他牽頭組織成立了暖州市的第一個分散性的聯合財團——中發財團。
中發財團的崛起就在前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那時候暖州的幾個大型企業受金融風暴的衝擊,開始尋求了一種更為穩妥的經營方式,中發財團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出現的產物,帶有了明顯的暖州特色,也即是“抱團”。
所謂財團的經營方式,就是由幾個大集團把自己的投資資金集合起來,共同進行投資的一種方式,相對於大集團的股份制,這種財團的組織結構更為鬆散一些,沒有固定的股份投資比例,視乎各人的實力和興趣而定,經營方式以短中線投資為主,包括了房產、能源、證券等各個領域,每次的投資行為,都是集合了幾個大集團的高階智囊團共同參與謀劃,可以說,集合了幾個集團優質資源的財團在經營上鮮有失手的時候。
整個暖州市現在有兩家財團,除了中發財團之外,還有一家是聚發財團。
而中發財團是成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家,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卻已經在商場上頻頻出擊,引起了廣泛關注。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中發財團接手中海市一個著名的爛尾樓——華天大廈,總投資金額達到了七個億。
爛尾樓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問題樓盤,更不要說華天大廈了。
作為中海最大的爛尾樓,華天大廈自一九九五年因開發商資金問題擱淺之後,就一直成了中海市政府揮之不去的心頭病,也成了中海市城市建設中的一塊大瘡疤。
中海市曾經就華天大廈組織過好幾次相關的會議和拍賣會,希望能把這塊城市的大瘡疤徹底揭除,但是因為華天大廈的盤太大,而且這近年又恰逢金融危機,更是無人問津。
中發財團當時的這種行為,為所有人所不解,金融危機,樓市一片慘淡,此時投入大資金到樓市上,不是自己找死?當時很多人,包括顧春來的一些商場對手甚至說他是腦子癱掉了。
但是事實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中發財團接手華天大廈之後,正對這個區域高檔寫字樓的稀缺,把高等甲級寫字樓作為重點的開發中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是在前五個月的時間,改造後的華天大廈就完成了完成了約30000平方米的銷售,前期推出的20樓以下樓層已經全部售完,平均價格在3000美元左右,每套寫字樓的面積大約在100平方米,受到了國內一些大公司以及境外客戶的大力追捧,改造工程還沒完成,就已經收回了五億左右的資金,可以說,華天大廈的盈利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已經見分曉。
這樣的爛尾樓工程,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狠狠地打了那些當初質疑和譏笑顧春來作出收購華天大廈舉動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顧春來的商場運作手法因此而名聲大震,而他在接受中海電視臺記者採訪的時候說過的話更是讓韓易印象深刻。
顧春來當時說,對於自己的財富,可以說已經是別無所求,自己所積累下來的財富,幾代人也用不完了,而自己之所以還在商場上打拼,是把商場作為了一個施展自己身手、鬥智鬥勇的大舞臺,而自己很幸運,沒有把自己的演出搞砸。
很多人對顧春來的說法不屑一顧,認為他是得了便宜又賣乖,韓易卻對他的話深以為然。
財富積累到了顧春來這個地步,要說是缺錢,真的是不可能,那麼顧春來為何不激流勇退,躲起來享清福呢?要是說一句話,那是顧春來真的把商場拼搏當成了人生的程序,而在這個程序中不斷去感悟生活的真諦。
第二百十四章 顧老大駕到
沒想到爛尾樓當中竟然還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商機?華天大廈的成功一下子讓顧春來名聲大振,中發財團也由此出名。
而在顧春來出擊華天大廈獲得成功之後,馬上,爛尾樓從無人問津變成了香餑餑,一時之間,暖州民營資本紛紛開始瞄準了全國各地的爛尾樓,形成了一股爛尾樓的收購高潮。但是到目前為止,據韓易瞭解,還從沒有人能夠獲得跟顧春來同樣的成功,相反,還有人因為預算不足,大肆舉債購買樓盤,而陷入了財務危機,反而是影響了自己的主業。
同樣是收購爛尾樓,為何最後的遭遇截然不同?
許多人都認為顧春來純粹是因為運氣好,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