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4 / 4)

做醉蟹,一罈兩隻,膏足黃滿,濃淡適度,下酒自是妙極。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一干李姓人氏直喝到酒酣耳熱,方才喚了飯莊堂倌另上茶食,慢慢聊些閒話,說些教中事務。

話說彌勒教在緬國王族陷於混亂之際,已經迅速行動,著手部署,要趁著緬地動盪的時節,將彌勒教香軍改頭換面,以護法、標客、莊丁、家人、夥計等等身份掩護,重新編組起來,一心要在西北幕府的南邊方略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他們這些主事之人已經將緬國視作新彌勒教立教傳道的根基之一,絕不允許肥肉旁落。

李越、李虎、李碧瑤這些新彌勒教的核心骨幹,對緬國當下的亂局,也各自有些揣測。莽應昌的被刺、他隆的突然薨逝,為新彌勒教的教務擴充套件帶來了重大的契機,他們也敏銳的抓住了緬國內亂的機會,但是對整個局面的未來趨向把握並不清晰。他們也是想借著聚會,好生合計合計,看看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眾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的道理誰都懂不是?

其實在座的這些李姓人氏,各自也有些私心小算盤,都想爭取立下一份大功,以便在緬國為自己謀取到一處可以世襲且實領的采邑封地和相應的世襲爵秩,攢下富貴傳諸子孫的心思大概是誰都會有的心思。從雲南經略府、雲南鎮守府中傳出的若干風聲,不由他們不動心——雲南經略府帳下的東行營、西行營,其提督將帥基本上都是前彌勒教出身,想讓他們稍稍透點口風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其實說起來,除了西北幕府在甘霖六年以前敕封給臣僚部屬的那些采邑和食邑以外,在甘霖六年以後分封的采邑、食邑,只要是西北方面以官書契、委任狀、敕封紙、(采邑)食邑文牘等官給文牒正式承認的實領(半實領)世襲封地,其實多半都分佈在官方力量鞭長莫及的蠻荒異域,比如北疆的嶺北蠻荒,西域的苦寒荒僻寥無人煙之地,而且這種實領(半實領)世襲封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