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1 / 4)

小說:鳳霸九天 作者:花旗

⒔蛹�壤系仁隆�

到了年底,已經大見成效,朝廷上下的面目煥然一新。此間,宰相呂端因病重去世,真宗任命李沆為宰相,李沆年老,諸事多由真宗新提升的參知政事王旦、樞密直學士馮拯等輔政。

到了年底,令天下百官震驚的舉措終於出臺,真宗在考慮了這一年來所有百官盡言國事無諱的奏摺之後,接受王欽若等大臣的奏議,下了兩道特旨:一、免天下百生自五代以來歷年內所欠朝廷所有租賦,包括赦免人數達數十萬人,赦免錢物達一千餘萬;

二、減天下冗官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

自五代以來戰亂紛紛,許多農民逃亡他鄉,雖然戰事結束,但是多年來田地拋荒,欠下官府租稅無力償交,因此不敢回家。此番一舉免去田租,逃民們可以回家開荒種田,且官府賬面上看似有許多租賦可收,可是人已逃亡,實質上也無法再回收,反而令各級官員為了向上級交待,而將許多已不能回收的欠賦轉稼在當地種田的農民頭上,以致於逼得更多的農民因交不起田租而逃亡,反而使得田地更多拋荒。免去欠租,自可令逃民們安心迴歸田園,朝廷才能夠真正有賦稅收入,且逃民歸家,不但能令社會穩定,北方農事安定更可以在一旦發生戰事時,可以使軍隊有供給線。

只是既然減賦,必然要想辦法節流,才不致於收不抵支。本朝開國初太祖為了停止中原百年動盪,穩定朝綱,導致冗官冗兵的存在。既然不能減兵,那便只有減官了。那些冗官數量之大,可以追溯到五代時,不但有後周的舊官吏,也有吳越南唐後蜀等各國歸降的官員,以及大量開國武官以及朝中各官員蔭及子孫、家人、部屬的蔭官等。

此一舉雖然減冗官冗吏近二十萬人,旨意一下,天下震驚。

這減官之舉,牽涉極大極廣,幾乎天下所有官員,無不牽涉。一時間,奔走相告者、倚門哀哭者、牽裳對泣者等等,幾乎是攪得天下大亂。

真宗一邊裁官,另一邊則大量將上千名這幾年文武科舉所中舉子,一一填補空檔,這批新人不但有真才實學,且年富力強、忠心耿耿,頓時將混亂的局面壓了下來。

皇后郭熙秉承家教及太后李氏的作風素不幹政,這不幹政的好處,自然由她這十幾年的順風順水而驗證了。然而此時,她卻深深地感覺到了不幹政對自己的不利。

她或許並不能完全明白真宗這一系列改制的前因後果,但是她卻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微妙之處,這微妙之處或許是真宗所沒有察覺到的,卻瞞不過她。

後宮之中只有嘉慶殿的修儀劉娥,才是這番政治改革中的最大得益者吧。她一步步地分析過來,越發覺得可怕起來:劉娥之假兄劉美,接替傅潛之職為監軍,已經插手軍界;劉美的妻舅錢惟演本為降王之後,照理說難進中樞,卻藉著才子之名,與朝中楊億、劉筠諸名臣修史書之列,不但可以借修史博得名望,更可藉此與楊億等人將來同入中樞;劉娥當年曾暫避張耆府上,如今張耆亦得以出任昭州刺史,為一方大員

郭後心中暗暗冷笑,縱然劉修儀再有百計千計,只可惜,終究敵不得她手中一張王牌。

新年過後,便有大臣上表,請求為國家計,宜早定皇儲,請立太子。

真宗至今生過四子,皇后郭氏生了三子,都是在王邸中出生的,長子與第三子因先天不足,都是襁褓之中便已夭亡,尚來不及賜名。此時身邊只有皇次子玄祐,此時剛剛七歲。另有宮人曹氏生了皇四子玄祉,那孩子長得甚是聰明可愛,不料於去年忽然生了一場急病,也夭折了。此時後宮之中,便只有皇次子玄祐,那便是無可爭議的儲君了。

如今真宗膝下獨此一子,自然十分鐘愛,且這番上表的是副相趙安仁及御史田錫,此二人俱是以秉直敢言而著稱。

但是此表一上,卻引起了朝堂的紛爭。大理寺卿王欽若上表說:皇帝春秋正富,皇子尚且年幼,何必早定儲君。大學士錢惟演也附和王欽若,一時間朝堂上分為兩派,紛爭不已。有數名老臣,卻又一言不發,保持中立。

真宗心中一動,按下了奏摺。

回到後宮嘉慶殿,他依著平常習慣,與劉娥談論些今日的朝政。朝政之事,素來極為繁亂,他身為君王,卻又不能輕易在臣子們面前表示自己的喜樂。

這個時候,劉娥往往只是靜靜地聽著,對於朝政之事她一般不太出言,只是微笑傾聽,但是有時候一個溫柔眼神,也往往能夠令他心情好轉;或者有時候朝政事多,真宗前後想不到時,只消問一下劉娥,她必是幫他用心記下了許多事。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