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太后在宮中傳下旨意,由同平章事丁謂,參知政事王曾入殿廬與重臣們商擬如何釋出詔告天下的制赦。
哭靈已畢,劉太后退入寶慈殿中。幾天下來,太后明顯已經憔悴,楊淑妃此時已為太妃,這時候忙親自捧了靈芝湯來道:“姐姐喝點靈芝,歇會兒吧!”
劉太后接了靈芝,卻無心去喝,放在桌上道:“妹妹你坐下來吧,這些事讓她們去做好了。外頭千頭萬緒的事,我怎麼歇得下來。外頭宰相們在擬詔,我還是先等等吧!”這邊看了站立兩邊侍候著的嬪妃們,一眼就看到了站於後面的李氏,不由得引起心事。想了想,吩咐道:“李順容,靈兒身子一向不好,如今先帝駕崩,我怕她小孩子更受不住。我看你除了每日晨昏定省外,就不用在這裡侍候著了,只管照看靈兒就是!”
李氏因生了靈公主,此時已經升為九嬪中順容,位列后妃中的第三階,聽得太后有旨免了她的侍候,連忙出列磕頭謝恩,退了出去。
此時眾妃嬪們亦是勞累了一天,見了李順容以照料公主的名義先退了出去,皆是滿眼羨豔之色,不覺得更加勞累了十分。
這時候後宮這些事務的處理,劉太后皆已經交與楊太妃,但見楊太妃一一分派了各人輪流守靈,這才讓一部份妃嬪退到後殿休息,這邊自己仍是過來陪伴劉太后。
劉太后吩咐道:“李順容有公主要照料,不必派入輪值中,只讓她在上陽東宮守靈就是。這裡官家時常要進去,你要小心照料著。”
楊太妃心知肚明,如今皇帝雖然說是要守孝倚廬,但畢竟才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因此還日日在寶慈殿中居多,與李順容日日相見,終究不便,忙笑道:“是,姐姐,我都明白。”
過得片刻,小內侍閻文應引了小皇帝進來。小皇帝身著孝服,看上去沉默許多,一進門也不行禮便撲到劉太后的懷中,也不說話只是伏在太后的懷中,好一會才抬起頭來叫道:“母后!”眼淚才撲簌簌地掉下來。
劉太后抱住小皇帝,輕輕地拍著他的後背,柔聲道:“你現在是皇帝了,不要哭,要堅強起來啊!”
小皇帝只是撲簌簌地掉眼淚,卻強忍住了並不號哭,楊太妃瞧得心疼,忙站起來直待要過去將他一手抱在懷中好好安慰愛撫,劉太后卻用眼神阻止了她,楊太妃雖然不捨,也只得含淚坐下。
劉太后接過巾帕,細細地為小皇帝擦去眼淚,小皇帝這才止淚,規規矩矩地退後一步行禮道:“母后,兒臣回來了。”
劉太后看著小皇帝強作大人的樣子,也有些心疼:“頭一次讓你一個人面對群臣,也是夠難為你了。”這一日小皇帝靈前即位,受群臣參拜,卻是頭一次面臨這樣的大場面,小小年紀獨自承擔,卻也真是夠難為了。
閻文應忙回奏道:“回太后,官家今日雖然初時受朝,卻是舉止沉穩,一應禮節都做得極妥,已能鎮服百官了。”
劉太后點了點頭,所謂“鎮服百官”云云,自然不過是表面上。那幾個宰相都是桀驁不馴之人,先帝在時都夠叫人頭疼的,更何況幼主當國。
小皇帝自小一直由楊太妃撫養,素日裡由東宮接來,早撲入楊太妃懷中撒嬌。這幾日來,卻是一回來便先撲入劉太后懷中,他還是個孩子,驟逢鉅變登基為帝,心中卻是惶惑不安,只有倚在劉太后身邊,太后雖然只是坐在那裡,卻能夠讓他有一種沉穩如山的感覺,他才能夠稍稍安心一些。
☆、第2章
皇帝受朝之後回來,宰相們卻還要商議接下來的事,劉太后早令雷允恭在殿廬與寶慈殿之間傳話。過了一會兒,但見雷允恭進來,行了禮道:“宰相們在前頭有些爭議,讓奴才來請太后的示下。”
劉太后問道:“什麼事?”
雷允恭道:“王參政草擬詔書,寫了軍國大事由太后權處分。丁相公說,大行皇帝遺詔上並沒有權字,要他去掉。王參政說,增減制書,本是相臣分內之事,祖制原是特許。我朝並無母后垂簾故事,只因官家年幼,因此由太后暫時代掌軍國大事,這是權宜之計,若不加上權字,何以詔對天下。眾臣們不敢定奪,因此請太后示下。”
劉太后沉默片刻,道:“準王曾所奏!”
雷允恭怔了一怔:“太后,可是丁相他”
劉太后沉聲道:“現在先將人心安下來再說,你出去傳旨吧!”
雷允恭只得應了一聲,忙退了出去。楊太妃小心地問:“姐姐,這”
劉太后淡淡地道:“這事你不明白,不必管了。”
楊太妃不敢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