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漸行漸遠,與歪風邪氣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場,充斥其間的,是濃濃的之味、乖戾之氣、愚昧之態、諂諛之風。從“酒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顯示熱情。酒不僅被用來勾兌感情,還被用來勾兌業績、利益、權力甚至。有這樣一種“理論”:只要沒把公款裝進個人腰包,還不行吃點兒了,喝點兒了,有不少人對於在官場多年“吃了個肚兒圓”頗為坦然。
民謠可窺一二,“領導幹部不喝酒,一個朋友也沒有;中層幹部不喝酒,一點資訊也沒有;基層幹部不喝酒,一點希望也沒有;紀檢幹部不喝酒,一點線索也沒有。”
“公家出錢我出胃,吃喝為了本單位。”
“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同志要培養;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同志要調走;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同志不能要。”
可是要知道酒可怡情,還亦可喪志。(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307章
華夏的酒文化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勸酒的招數千奇百怪的。酒桌上,千言萬語,無非歸結一個字“喝”。如:“你不喝這杯酒,一定嫌我長得醜。”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淺,舔一舔。”勸酒者把喝酒的多少與人的美醜和感情的深淺扯到一塊。
可以駁倒它們的聯絡:“如果感情的深淺與喝酒的多少成正比,我們這麼深的感情,一杯酒不足以體現。我們應該跳進酒缸裡,因為我們多年交情,清深似海。其實,感情淺,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說一千到一萬,還是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堅定,能經得起人家的巧言令色。
“快吃飯,涼了味道就不好了。”林老爺子爺子催促道,“瞎想什麼?”他推推方默南道。
方默南迴過神來,“嗯!吃魚!”
這些魚吃起來鮮嫩爽口,開胃健脾,醒酒提神,湯美適口。
熱熱鬧鬧地吃完飯,留下邱蓮和連嬸刷碗洗盤子,方默南他們踏著月色悠閒地回了半山,她和胖子、葉老四他們又去了書房。
三人落座後,胖子自覺地泡起茶。
葉老四看著動作也如行雲流水般的別有一番風情的胖子道,“我看胖子在開發區辦廠,還是不離老本行,食品啊!”
胖子動作泡茶的動作嫻熟,嘴上說道,“咱就一農民,金融咱也不懂,高科技的東西更別提了,還是不懂。能會用就不錯了。咱還是一心一意地接地氣的好!吃是誰也離不開的,甭管你是高官富賈,還是販夫走卒。”
胖子把泡好的茶,遞給方默南和葉老四道。接著道,“農民太苦了,長期的工農業剪刀差。使得農民豐收了苦,是歉收了更苦。農民真的很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是有目共睹的,水、電、農機在農業中(尤其是北方)的應用並不很廣泛。有的農村其耕作方式依然很古老,刀耕火種,靠天吃飯的現象沒有徹底擺脫。農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辛勤勞作,其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是其他工種所不能及的,但他們的所得卻甚微,有的只能餬口。正平姐夫在大力發展工商業的同時,就著重的加大農業生產和教育投入。畢竟無農不穩。全面整修水利工程。所有水庫,山塘,引水渠都重新整修一遍。水利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命脈,也是防洪抗旱的基礎。而教育,則關係著未來,不但是中、小學基礎教育,更多的是加強全縣的全民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首要就是解決鄉下青壯年文盲半文盲的問題。青壯年文盲半文盲佔的比例太高。無論如何都不足以支撐全縣的全面高速發展。各村建立了圖書室,實施科學種田提高產量。”胖子自嘲的一笑,“說實話,我當時沒看在眼裡,只覺得花在這上面上級又看不到。”
葉老四抿了一口茶,胖子捏著茶杯一飲而盡。接著道,“和其他地方比起來,我們是幸運的,那裡農民生活的艱難有時是讓我難以想象。我曾經去找水源和生產飲料的原材料,見到一個村子裡,40歲以上的一半患有肺病。小病捱著,大病難治,病重等死的現象十分普遍,用農民自己的話說:“苦太重了。”農家的孩子,五、六歲就要學著拔草餵羊,七、八歲去放牲畜,十多歲就可以學著種,十七、八歲便是壯勞力了。四十多歲便開始“氣短”(一種肺病)。”他看向方默南道,“這多虧了南南給的藥方,他們自己在山裡都能採著,即便山裡沒有,藥材店也是幾分錢一大把,可比進醫院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