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郎豆腐。”林老爺子看著方默南的手法說道。
“看出來了。”方默南挑眉道。
“嗯!你對吃可真是下功夫。”林老爺子寵溺地點頭道。
方默南笑而不語,現在修為,做這些美食不在話下。
“王太守八寶豆腐!”林老爺子有道。“用nèn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tui屑,同入濃雞汁中炒滾起鍋。用腐腦亦可。用瓢不用箸。”
“吃起來又軟又滑,專門給老人吃的。”林老爺子點頭道。
“光是看餡料,就知道一定好吃了。”常久春咂舌道,“尤其是農場的食材,絕對的沒得說。”
“香”薇拉深吸一口氣道。
“它們怎麼稱為蔣shi郎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常久春問道。
林老爺子細細講解它們的出處,“這兩道菜清代的大才子袁枚袁子才《隨園軼事》中記載的”
聽了老爺子一番講解,“這豆腐皇帝吃過的。”薇拉問道。
“嗯哼!康熙皇帝吃過的。”常久春點點頭道。
“這個我知道,跟我們彼得沙皇同一個時期的。”薇拉說道。“兩個都是雄才偉略,大氣磅礴的君主,不過很可惜。”
“我來說吧!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國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體制,他所開創的盛世王朝與工業**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輝煌,由一個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後捱打的悲慘境地,並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蹂躪。對此,馬克思情不自禁地發出史詩般的浩嘆: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林老爺子平靜地說道。
氣氛有一點兒凝滯,現實殘酷,令人刺耳,歷史卻改變不了什麼,卻能ji勵著後人。
“咱還是趕緊說豆腐吧!方醫生這又做的什麼?”常久春問道。
“菠菜豆腐羹。”方默南說道。
“這個傳說,我聽過,話說乾隆南巡,到江南海寧陳家,吃菠菜豆腐羹而欣賞其色味,欣然題名為‘紅嘴綠鸚哥燒金箱白玉嵌’。”常久春拍手道,“我說的可對。”rs!。
第805章
常久春看了方默南的烹調手法,咂舌道,“好東西往往是狗皇帝吃出來的。難怪窮苦百姓總是要造反,想吃好吃的。”
“咦!看著我幹嘛!我又沒說錯。”常久春聳聳肩道。
“對對!”林老爺子笑著道。“那次造反不是為了生存,活不下去了。”
話題一轉,老爺子又道,“不過清朝著名的才子金聖嘆臨死時告訴兒子說:‘豆腐與菠菜同吃,有燒鵝滋味。’怕是一種無奈的曠達而已吧。”
“瞿秋白先生在獄中寫下了臨終遺言——《多餘的話》,在這篇引起巨大爭議的長文結尾,秋白先生寫下了令人費解的一句話:‘華夏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一位職業革命家在生命的盡頭突然想到了吃,不能不讓人有所思、有所想。就算是吃吧,也有很多可想可寫之物,但秋白先生偏偏寫到了豆腐,此中或有深意?”方默南想起道。
“深意?當然人人愛吃豆腐嘍!”常久春隨口說道。
“噗嗤”“我不笑,你說的對。”方默南舉手俏皮地眨眨眼 道。
“阿久說的不錯啊!豆腐可以說是吾國之國粹,五四一代的大作家周作人先生就對豆腐情有獨鍾,他是喜歡談吃的,談的最多的,還是豆腐。他常說,華夏人民愛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蘿蔔,一半是豆腐製品又說:豆腐、油豆腐、豆腐乾、豆腐皮、豆腐渣,此外還有豆腐漿和豆麵包,做起菜來各具風味,並不單調,如用豆腐店的出品做成十碗菜,一定是比沙鍋居的全豬席要好得多的。”
“一塊簡單的豆腐,居然能做出這麼多菜。”常久春不勝唏噓道。
“功夫在其中。”林老爺子說道。他調侃道,“南南,你是不是像袁枚看齊啊!”
“袁枚是誰啊!”薇拉好奇地問道。
“袁枚是清代的著名文學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可是美食家必讀之書。袁老爺子喜歡吃,好吃之外,也極好色。他妻妾成群,女弟子更多達五十餘人,飲食男女,乃人之本性也。
所以現在很多人喜歡看袁枚,說,看人家。又好吃又好色,真好!簡直直奔人生最高理想而去。”
“所以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方默南笑眯眯地說道,懶散地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