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天然氣田做抵押,向周子夜融資十億美元。他們在國際上得不到支援,複雜的形勢也沒有銀行敢於貸款,所以將注意打到了周子夜的頭上。
周子夜卻把這十億美元透過科氏工業在老鷹灘的頁岩油開發專案以及百分之十的喬治亞太平洋公司的股權抵押,透過他們間接轉給了他們,靜悄悄地完成了一項三方的合作。
喬治亞太平洋公司的百分之十的股權,就價值七億美元,而科氏在南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的交界處,擁有將近十萬英畝的富油區,雖然現在頁岩油的開發還沒有利潤可言,但是這十萬英畝的土地,也是不小的財富,何況還有地下的石油。
海油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將在馬德島建設一座石油煉化廠,分別從馬德島和實兌建設一條輸油管道和一條輸氣管道,在緬甸境內全長將近八百公里,海油持股百分之五十一,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持股百分之四十九。
周子夜作為主承包商只是掛了一個名號,實際的建設還是海油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負責,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的所有問題,都是由他來協調和解決。按照目前緬甸的形勢來說,比五年後要好的多,周子夜只要將財政大權握在手裡,認真為沿途的民眾做一點實事,他不認為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但是最讓他頭疼的是,這會花費他太多的精力。
而且三千萬美元的公關資金握在自己的手裡,各方面的牛鬼蛇神恐怕都會被他吸引過來了,如何應付他們,也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在仰光秘密簽訂了合作協議,三家主要的公司就開始了準備工作。緬甸國家油氣公司負責幫助周子夜協調緬甸國內的形勢,海油負責籌建管道的建設工作,科氏負責搞定美國政府方面的工作。而周子夜則要開始在國際上位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進行減壓,有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幫助,這份工作也顯得不是那麼困難了。
第362章 多重的手段
以美國華盛頓郵報一則《美國需要緬甸,美國需要亞洲》的新聞,拉響了輿論戰的序幕。原本叫囂最厲害的緬甸非政府組織NGO,原本就是受美國國會的和平基金會資助,很快他們就偃旗息鼓了起來。他們停止了動作,緬甸國內的輿論壓力就小了許多。
而在歐洲,原本對這個專案吃抨擊態度的路透社,德國之聲等媒體,也逐漸轉變了口風,將對專案的抨擊轉為褒獎。科氏工業的加入,被他們讚賞為封閉中的緬甸,試圖向西方世界傳達和解的訊號。而與路透社有合作關係的一百多家媒體,更是從各個角度對緬甸將科氏工業作為服務商這一變化,視為緬甸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序幕。
海油的人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突然發現,似乎一夜之間,中緬油氣管道專案,竟然沒有了一點的阻力。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做的遠遠不夠。
正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緬甸國家電視臺,香港中文臺,中央電視臺,以及BBC等世界主要電視臺都播出了一則新聞,周子夜拜訪了還處於軟禁中的昂山素季,引發了全球媒體的狂議。
昂山素季是緬甸國父昂山的女兒,一直在推行非暴力的民主化運動,但是她的行動受到了軍政府的激烈打壓,從九十年代初期,她因為回國後被捕,一直被軍政府關押了起來。開始的時候,軍政府對她的管理還不算嚴格,但是由於民意的反彈,中間有十年從來沒有任何人見過她。連她的英國丈夫,在臨死前希望見她一面,都被拒絕,致使她們陰陽相隔也沒有見上一面。
雖然在2002年,昂山素季由關押轉為了軟禁,但是她一直處於封閉的狀態,沒有任何人可以見她一面。周子夜的這次與她見面,是她多年來第一次直接跟外界聯絡。
除了周子夜與她相見,並且為她改善了生活條件。昂山素季也十幾年來第一次接受了外界媒體的採訪。面對BBC記者的提問,對於丈夫的去世,她像一個普通女人一樣淚流滿面,深切懷念。對於國家,她表現出了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愛意和祝福。
這則訪談訊息,也迅速成為了全球媒體熱炒的新聞。她在訪談過程中對軍政府指責並不嚴重,甚至稱得上是寬容,對於自己被囚禁的十幾年,她稱之為緬甸民主化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陣痛,對軍政府的行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諒解。
這則訪談節目播出以後,緬甸國內對釋放昂山素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是在昂山素季的呼籲下,並沒有引起大的風波。
僅僅是因為昂山素季在訪談節目中,對開發中緬油氣管道的贊成,認為緬甸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的全球化程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