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即便去到了毅州城外,還需避人耳目,選了那無人問津的荒蕪樹林改作桑園。”邊接了話頭,邊是緩緩頷首。
引得那旁的太太,不禁笑罵一聲道:“若論課業之事,的確與你大哥是不分伯仲。只是老爺常年將他帶在身旁,仕途經濟一樁到底比你略勝一籌!”
對於本就無意與兄長相爭的盧二爺而言,不過是過耳之言,只是略略頷首,輕笑不語。自家這次子本就是那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如今能在戶部任上,堅守至今已是難得,想必正如老爺信中所提,倒不失為一步好棋。
只是那家書之中,盧老爺未曾細說端倪,此刻在盧府太太眼中兒子能安然留任,已算是難得二字,實在不敢期許過多。若是換作常年在老爺指點之下的長子臨巖,或許就能有一番不俗的作為了。
盧府此番毅州置辦桑園之事,卻不同以往由大管事出面,而是直接託付給了身在城中的親家,毅州首富魏員外家。此舉自然是為了之前在府中,鬧得盡人皆知的那樁荒唐事!
索性藉由此樁,送份大禮與親家便可緩和一二,畢竟當年盧家正處低谷之時,得過他魏家諸多幫村。更在隨後做了這兒女親家,此時得了訊息,權作補償他家女兒也算合情合理。
試問換了別家,壓根就不會這般作想,只是此事起因卻在太太勸說一樁。若非如此,只怕他盧府大房再添人口,也需得兩年之後了。
倒是那毅州首富魏員外頗為識趣。想自家女兒本就那爭強好勝的烈性子,又總愛將當年幫村盧府一樁掛在嘴旁,任誰家七尺男兒也必是惱怒非常。只是魏家就她一個女娃,自小嬌慣著養大,才落下這許多的不足。
“如今能得親家這般照拂已是難得,又何來盧府理虧一說?”放下了手中竹扇,滿是責備的瞪了眼身邊的正室。
“咱們家女兒,好歹給他們盧家生養了兩個兒子,這會兒還沒得中舉人老爺哪,就想著納妾。”當即就聽得這旁魏員外出掌,一擊重重拍在桌面之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添佃戶(上)
“就是有你這般貪心的孃親,才將個好端端丫頭教養成了那般驕縱的性子!”不待那旁正室的反駁之聲,又是一句擲地有聲之言:“想當年我那秀才岳丈,卻不是這般教育你們兄妹幾人吧?”
原本那句反駁,顯然已被啞在了喉中,再吐不出半個音節來。畢竟當初這魏胡氏,也因其本是秀才家的閨女,才被夫家看重,不惜重禮下聘娶了過門的。
雖說那會兒胡家只能勉強餬口,他魏家也不過是多了二十來畝薄地可耕罷了,但比起僅靠在私塾做先生的胡秀才家而言,殷實不少。
隨著魏家置辦的田產日益增多後,家中不單多了佃戶若干,還另在城中有了自家的米鋪與外借的門臉兒,自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的越加富貴了起來。旁的不提,單是城中東南一片的鋪面中,足有四成之多都歸於了他魏家的名下。
至此後,毅州魏家才逐步坐上了城中首富之位,隨著與世代官宦的盧家結成女兒親家,更是如虎添翼。少說這往後的十數載內,怕是再無旁個能越過他家去。
如今這遠在京城為官的親家,有及時送來這份人情,更是令魏員外喜出望外。女兒嫁入盧府這些年,若是別家公子爺,只怕早就納了新人在後院了。眼下雖說除了姑爺的功名之事,尚不得如願,但至少那京為官的親家,還將自己這般普通出身的放在眼中,已是難得咯!
魏家固然不缺金銀,但歷來皆以讀書人為高,對於自家能與這般的官宦之家結親,已是榮耀的很。再加之,親家還能這般照拂自家一二,卻是他魏員外始料未及的好事。
不由恨鐵不成鋼地呵斥一句道:“漫說是盧姑爺收兩個侍寢的丫鬟了。就是再添幾個也在情理之中。”抬手指向窗外,又是直言一句提醒:“你且去問問這毅州城中,但凡有些產業的人家,能有幾戶不曾納小的?”
滿是無奈的點了點自己,才重重嘆了一句:“當初要不是他盧家的老太爺卸任在家,又添了祖中的事務一樁,咱們家想要與他們家攀這門親事,只怕是打著燈籠都沒處尋去!”
聽得當家的這般一提,那旁的魏胡氏愈發是沒了底氣,畢竟當年外借與盧府的二千兩紋銀。也早就還上了。再別提,臨了人家還添上了一筆利錢與自家,可算不得白借了去的!
見其面色已是一陣紅過一陣。這旁的魏員外才停了下來,緩緩搖頭道:“咱們家是運氣好,剛巧趕上了他盧氏族內紛爭之亂,要不然就他們家自太祖那會兒起,便世代為官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