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出了一計策:讓田忌的下等馬先與威王的上等馬比賽,先輸一局;再讓田忌的中、上等馬與威王的下、中等馬分別比賽,田忌就會贏得後兩局,因此,他就能贏取整場比賽。
齊威王又與田忌賭馬賽,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策,果然,田忌最後贏得了這場賭馬賽和豐厚賭金。威王得知是由於孫臏的妙計而使田忌獲得了勝利,很讚賞他的才華,後來封孫臏為軍師,扶佐田忌作戰。
孫臏的賭馬計謀,先是主動放棄第一局,再充分抓住威王后兩局的劣勢,發揮田忌所儲存的後二局優勢,而取得了最後勝利,孫臏以第一局較小的代價、而贏得全域性勝利,充分詮釋了“李代桃僵”的內涵。
【賞析】
兩軍對峙,敵優我劣或勢均力敵的情況是很多的。如果指揮者主觀指導正確,常可變劣勢為優勢。孫臏賽馬的故事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馬總體上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使他仍以二比一獲勝。但是,運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戰國時齊魏桂陵之戰,魏軍左軍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齊將田忌準備按孫臏賽馬之計如法炮製,孫臏卻認為不可。他說,這次作戰不是爭個二勝一負,而應大量消滅敵人。於是用下軍對敵人最強的左軍,以中軍對勢均力敵的中軍,以力量最強的部隊迅速消滅敵人最弱的右軍。齊軍雖有區域性失利,但敵方左軍、中軍已被鉗制住,右軍很快敗退。田忌迅即指揮已方上軍乘勝與中軍合力,力克敵方中軍,得手後,三軍合擊,一起攻破敵方最強的左軍。這樣,齊軍在全域性上形成了優勢,終於取勝。李代桃僵,就是趨利避害,指揮的高明之處,是要會“算帳”。古人云:“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衡趨其輕。”以少量的損失換取很大的勝利,是划得來的。
桃樹要受罪遭難了,由李樹來代替,桃活李死,謂之“李代桃僵”,這是一個比喻,用來概括各種替代受過、受難的現象或做法。
在戰場上較量時,兵家們往往犧牲區域性保全整體,或犧牲小股兵力,儲存實力,以獲得最後的勝利,這是一種“李代桃僵”法。大難當前,主動站出來代人受苦受難也是一種代僵法。在歷史上,這類事蹟很多,當然,與高風亮節並存的,還有統治者割發代首的荒誕權術,更有作奸犯科的惡棍抓替罪羊的卑劣行徑。在歷史上,文學中,以及現實裡隨處可見。
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經營者不要為小利所誘惑,也不要為小害所影響,而要從全域性的優劣形勢中分析對比,爭取主要優勢且不必要寸步不讓,高明的經營者都會以退為進,以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
11…2司馬昭用計斬成濟 曹孟德割發代首
【司馬昭用計斬成濟】
晉自司馬懿起家河內,曾在漢丞相曹操麾下,充當掾吏,及曹丕篡漢,出握兵權,與吳蜀相持有年,迭著戰績。司馬懿死後,長子司紀師繼任其職,後任大將軍錄尚書事,都督中外各軍,廢魏主曹芳及芳後張氏,權焰逼人。不長時間,司馬師也病死了,其弟司馬昭得以繼承兄長之職位,而司馬昭比他哥還要跋扈,居然服袞冕,著赤舄。魏主曹髦,忍耐不住,嘗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位置,曾寫了一首把自己比做藏在井中的飛龍,被泥鰍等欺凌,其意也明顯指向司馬昭。
後來司馬昭見到這這首詩,馬上與賈充商量,賈充告訴司馬昭,曹髦這個皇帝得早早殺掉。雖然曹髦也有防備,但可靠的人多,又由於曹髦年輕少謀,頭腦衝動,決定自己親自與司馬昭一拼),因此號召殿中宿尉及蒼頭官僮等作為前驅,自己亦拔劍升輦,在後督領,親自前往討司馬昭,才行至南闕下,正撞著一箇中護軍,面目猙獰,鬚眉似戟,手下有二三百人,竟來擋住乘輿。此人是誰?就是平陽人賈充。魏主曹髦喝令退去,賈充非但不從,反與衛士交鋒起來,約莫有一兩個時辰。充寡不敵眾,將要敗卻,適太子舍人成濟,也帶兵趨入,問為何事相爭?充厲聲道:“司馬公豢養你等,正為今日,何必多問!”成濟乃抽戈直前,突犯車駕。魏主髦猝不及防,竟被他手起戈落,刺斃車中,魏主的其他人當然逃散。
司馬昭聞變入殿,召群臣會議後事。尚書僕射陳泰,流涕語昭道:“現在惟有先誅賈充,尚可少謝天下。”司馬昭答:“可思其次。”陳泰說:“只有進於此者,不知其次。”明明說比賈充罪還大的就是你司馬昭了。可是賈充是司馬氏功狗,司馬昭怎能殺他呢?當下想就想起了李代桃僵的奸計,嫁禍成濟,把他推出斬首,還要夷他三族。成濟不服啊,並說是賈充傳你司馬昭的命令,不然我哪敢做主。可是此時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