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棄,和慈兒同去如何,想來以李公子學識,定能入得劉繇法眼,還可和子義有個照應。”
老夫人的話不光有照顧李重的意思,也有對太史慈的愛護之意,如果兩人同到劉繇處為官,二人熟識,受到排擠之時也好有個照應,從這一點上來看,老夫人還是精通權謀之道的,不然的話,太史慈從何處學來兵法武藝,想來也是家學淵源。
實際上太史慈自到劉繇處為官,還真受到排擠,沒有出頭的機會,在劉繇和孫策爭鬥之時,太史慈給劉繇獻計,但劉繇並不採納,導致劉繇兵敗,拱手讓出江東,而太史慈也投降了孫策。
李重熟知歷史,自然不會採納老夫人的意見,更何況他的本意也並非給人打下手,李重沉思一下,說道:“多謝老夫人好意,但劉繇並非明主,小子不想前去江東,另外奉勸太史將軍,如今天下大亂,認主公千萬要小心,免得遭到殺身之禍啊!”
老夫人心疼兒子,聞言大驚,連忙問道:“子悔此言何意,劉繇為何不是明主?又何來殺身之禍呢?”
李重非常肯定的說道:“劉繇本是揚州刺史,但揚州被袁術佔據,劉繇無處安身,於是定居曲阿。但江東也不是安定之地,孫堅、劉表、袁術竭有覬覦之心,萬一發生爭鬥,誰知結果如何,不過小子不看好劉繇。而且,在下也有不便之處,太史兄可知道廖化是何人?”
太史慈聞言一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米酒,這才緩緩說道:“廖化身上有肅殺之氣,想來是上過戰場吧!既然上過戰場,那麼不是兵,就是賊了,既然子悔有此一問,那我估計廖化本來是黃巾教眾,不知道對也不對?”
李重先是一愣,這才苦笑道:“我還以為能瞞過太史兄能,沒想到啊沒想到!不知道太史將軍怎麼看黃巾?”
太史慈長嘆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黃巾除了張角幾人,剩下的那個不是貧苦百姓,從賊也是為了一碗飯吃,哪有對錯之分。與之為敵,也是為了報答孔大人的恩德。”
李重蔚然一嘆,轉頭看著廖化,這才說道:“就算我們投靠了劉繇,可這些人怎麼辦?說來我和元儉也算是有緣,無論投靠與誰,在下都要帶著這些人,劉繇劉正禮本是漢室宗親、孝王末裔,投靠了他,這些人也絕對沒什麼好下場。”
廖化眼圈發紅,它也聽得出李重說的是心裡話,按李重的見識,到哪裡混口飯吃都不是問題,而自己和管亥那就難說了。
太史老夫人聽了李重的話,不免有些憂心忡忡,埋怨道:“早知道還不如答應孔大人呢,去江東不光路途遙遠,而且前途未卜,這是何苦來哉。”
第八章 暴君董卓
更新時間:2012…06…09
太史慈恨恨道:“既然母親和子悔都不贊同投奔劉繇,那我就不去就是了,只是不知道用什麼藉口好呢?”說罷,用詢問的眼神看著李重。
咦,你這是什麼意思嘛?李重心中十分鬱悶,編瞎話你看我幹什麼,難道我就是奸詐之人了。
不過一想太史慈是個老實人,只能自己出主意了,想了一會說道:“太史兄就說老夫人給你說了一門親事,等到來年成親之後再去江東,到時候不但可以一家團聚,也有人照顧老夫人。”
老夫人點頭表示贊同,真是一石二鳥的好計謀,當然假戲當真也是好事,娶兒媳婦誰不願意。
太史慈卻搖頭說道:“那過了明年怎麼辦?”
李重氣的狠狠的悶了一大口酒,咬牙切齒的說道:“明年你就說生兒子,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太史享。”
太史慈目瞪口呆,老夫人卻在旁邊不住的表示贊同,連聲說道:“好辦法啊,好辦法啊!”
既然太史慈決定不去輔佐劉繇了,李重覺得自己離勾引太史慈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再加上喝了點小酒,越發顯得神采飛揚起來,講了幾個現代笑話,逗得老夫人哈哈直笑。
廖化按李重的交代問了一些關於武藝方面的問題,太史慈自然一一作答,李重也聽的頗有收穫,雖然太史慈和廖化的武學理念不如後代,但實戰經驗卻遠勝李重,談起一些控馬之術,發力技巧,這都是戰場上最需要的東西,也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學得來。
廖化對太史慈大為佩服,感嘆道:“太史將軍果真武藝高強,怪不得能殺透我們數萬人的軍陣呢。”
太史慈笑道:“那只是僥倖,主要是你們的戰陣太過混亂,要是換一些兵馬,就比如說我借的那三千軍隊,我也沒有辦法的。”
老夫人不愛聽這些打打殺殺的事情,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