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死掐對方最薄弱的兵種,也就是步兵,就看誰先挺不住了。
這時候就看誰的部隊訓練刻苦,誰的兵卒毅力堅定了,兩次鑿穿過後,張遼將虎豹騎中的重甲虎騎留在後方休息,命令曹純帶領四千虎豹騎和烏桓騎兵對殺,除去騎射的能力,虎豹騎在單兵戰鬥力和裝備上都高出烏桓騎兵一籌,漸漸將對戰烏桓騎兵壓制下來。
此時戰場也到了最慘烈的時刻,虎豹騎雖然在戰鬥力上佔據上風,但烏桓騎兵至少有一萬餘人,剩下的數千烏桓騎兵向蝗蟲一樣荼毒戰場。
就在這時,袁熙、蹋頓在指揮上出現了一個致命失誤。
曹純的四千虎豹騎並不能完全牽制蹋頓的烏桓騎兵,數千沒有牽制的烏桓騎兵在軍陣之中往來衝突,張遼的步兵根本就沒辦法抵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遼開始指揮步兵儘量聚集起來,這是步兵對付騎兵的主要戰法,於是蹋頓和袁熙也做出戰略調整,命令手下的烏桓騎兵聚集起來,衝擊張遼的步兵軍陣。
這個策略也不能說不對,但二人顯然忘了,張遼還有一千沒投入戰場的虎豹騎重騎。
經過幾場大戰的消耗,曹純手下的重騎只有八九百人了,這八九百人扔進六萬人的戰場根本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用來斬首還是足夠的。
蹋頓袁熙將烏桓騎兵聚集起來,正給了虎豹騎重騎突擊的機會,說實話,如果蹋頓袁熙不這麼幹,曹純這數百重騎就算累死也追不上來去如風的烏桓騎兵。而且如果張遼的反應慢上一點,烏桓騎兵衝擊步兵軍陣之後,也會自然而然的散開。
張遼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親自帶領虎豹騎重騎衝殺過去。
虎豹騎重騎和烏桓騎兵撞擊在一起,濺起漫天的血肉,張遼手中的大刀劃出一道道閃電,在軍陣之中撕開一條縫隙。
最激烈的交鋒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在這一點點的時間裡,張遼率領的虎豹騎衝散了烏桓騎兵的陣勢,集結完畢的步兵隨後跟上,密集的步兵軍陣就像呼嘯而來的海浪,將散落的烏桓騎兵淹沒到海底。
張遼衝透烏桓騎兵的軍陣,看看身邊還有數百騎士,當即呼喝一聲,直奔蹋頓、袁熙所在之處撲來。
隔著上百丈,張遼就將注意力放到袁熙和蹋頓身上,冷厲的目光如同閃電一樣,刺得二人心頭一顫。
袁熙終歸膽子小些,不願意硬抗氣勢已經達到巔峰狀態的張遼,撥馬橫移幾步,躲開張遼的目光。
蹋頓也能感到這鋒銳無匹的殺機,但蹋頓卻不想閃避,袁熙退讓之後,他就沒法再躲了,兩人所在之地是全軍中樞,軍心都凝聚在這裡。如果兩個人都逃避了,那對全軍計程車氣打擊就太大了,張遼再喊一聲蹋頓逃跑了,很有可能引起全軍潰敗。
所以蹋頓硬著頭皮迎了上去,力拼狀態爆棚的張遼。
像蜿蜒而起的電光,張遼的鋼刀自下而上劃出一道冷厲的光芒,和蹋頓藏身而過。
與此同時,張遼為了躲過蹋頓刀鋒,身子在馬上向外傾斜,幾乎要墜落馬下,毫釐之差,蹋頓的刀鋒擦著張遼的脖頸抹了過去。
血光飛濺,蹋頓猛然墜馬!
如果蹋頓避過張遼這一刀,張遼帶領的數百騎兵就會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蹋頓和袁熙的親兵也不是吃素的,那樣一來失去指揮的就是張遼的軍隊了。
但世界上沒有如果,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蹋頓死了,烏桓騎兵登時大亂起來。
第二百二十一章 屠城滅族
更新時間:2012…10…21
蹋頓一死,就進的烏桓騎兵頓時就慌亂起來,這種恐慌漸漸蔓延到全軍,隨之而來的就是全軍潰敗。
在蹋頓和袁熙的聯軍中,主力部隊就是蹋頓的烏桓騎兵,袁熙的兩萬兵卒都是東補西湊的,打打順風仗還可以,指望他們死戰不退就不現實了,而袁熙更不是一個英雄人物,力挽狂瀾這個詞跟他就沒有一毛錢關係。
所以聯軍的結局可想而知。
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一點注意不到就會引發慘重的後果,其中最明顯的損失就是在人命上。
袁熙的潰敗必然會引來張遼的追殺,大批的兵卒慘死在逃跑的道路上,用刀子對付一個只會逃跑的人很簡單,只要你膽子夠就可以了,速度都是不是最重要的,總有跑得慢的不是。
所以張遼開展了一次暢快淋漓的追殺行動,張遼手下的兵卒也將這些天被追殺的怨氣全部發洩出來,一個個歡呼著、怒吼著,收割一個個可以換取錢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