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2 / 4)

小說:20.42 作者:風雅頌

一來,曹操的經歷完全被三個人牽制了,根本就沒辦法擴軍備戰。

但古代有位著名的軍事家說過一句話: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什麼的,反正曹操不會坐以待斃的。相比暗流洶湧的中原腹地,關中之地還是一片淨土,馬騰雖說蠢蠢欲動,但還沒有真正出兵叨擾曹操一下,所以,曹操就開始在關中暗暗訓練兵卒。

關中練軍的兵源都是來自青徐二州的,千萬別問這些住戶為什麼會遷徙到關中生後,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祖國需要去哪裡,那就要去哪裡。至於覺悟不夠高的,不願意為國效力的刁民,那就只能被效力了。

曹操在關中秘密訓練了五萬大軍,確實瞞過了孫策、李重等人,這幾個人也不太關心關中的局勢,他們的手還伸不了那麼長,唯一能探測到關中情況的只有西涼馬騰了,但他還沒有那麼高的軍事素養。

或者說馬騰還沒那麼狡猾!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李重的出兵速度可以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短短的一天時間之內,李重的六萬大軍渡過大河,猛撲高唐縣。沒有任何修正的動作,甚至都沒有安營紮寨,李重的四萬步兵立即開始攻打高唐縣。

只用了短短的三個時辰,李重就拿下了高唐縣。

在高唐休息一天之後,李重的六萬大軍直撲歷城,兵迫夏侯惇。

歷城就在現在的濟南市附近,北臨濟水,距離高唐縣大約一百里上下,是整個青州的交通樞紐,佔據了歷城,李重就相當於扼斷了青州的交通命脈,可以沿著官道四面出兵,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所以對於歷城這個戰略要地,夏侯惇還是很盡心把守的,雖說曹操已經說過,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青州,但能多抵抗一段時間,就能給曹操留下更充裕的時間來整軍備戰,畢竟兵卒的戰鬥力合訓練的時間成正比。

這次夏侯惇不打算拒城而守了,歷城算不上什麼堅城,而且城內的糧草也不多(糧草都被曹操運走了),所以夏侯惇做了兩手準備,自己帶領一萬兵卒和李重野戰,另外幾千兵卒在呂虔的帶領下在歷城駐守。

呂虔是兗州任城人,算是曹操的老人了,文武雙全,為人極為穩重,是一個可以託付重任之人。

當然,這個重任也是要分為各個級別的,呂虔最適合的就是駐守一個縣城什麼的了,別指望呂虔會出什麼紕漏,但也別指望呂虔能給人什麼驚喜。

李重的對策很簡單,就是見招拆招,夏侯惇分兵,我也分兵,而且還變本加厲,你夏侯惇不是兵分兩路嗎,我李重就兵分三路。這就是堂堂正正的以勢壓人,完全用實力說話,欺負的就是夏侯惇兵少。

李重自己帶著三萬大軍圍困歷城,太史慈帶領一萬兵卒四處搗亂,趙雲帶著一萬兵卒對抗夏侯惇。

現在趙雲的領兵能力還不出眾,或者說是不合格,而夏侯惇的統兵能力在曹營之中也是前五名的,正好能讓趙雲和夏侯惇學習一下,至於趙雲打輸了怎麼辦?李重根本就不用考慮這一點,趙雲手下的一萬兵卒全是騎兵,在平原上作戰,就算打不過夏侯惇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跑就是了,沒見過步兵能攆上騎兵的的呢。

結果也和李重猜想的差不多,幾次交戰下來,趙雲一點也沒吃虧。當然夏侯惇也沒吃什麼虧,憑藉著統兵能力和趙雲僵持下來。

不過夏侯惇和趙宇你的交戰範圍也在慢慢擴大,戰火一直蔓延到兗州境內,以至於到了後期,李重甚至一天都見不到夏侯惇的人影。

這裡一定要解釋一下,李重不是沒有能力打下歷城,李重打的是圍點打援的主意,等待夏侯惇救援歷城,然後一舉殲滅夏侯惇的殘餘部隊,但很快,李重就發現自己犯了一個極大地錯誤,他太貪心了!

曹操是有放棄青州的準備,但那也是萬不得已的打算而已,李重的遲疑給了曹操機會,曹操立即將曹仁調到了青州,與夏侯惇合兵一處,共同對付李重,曹仁手中也有兩萬兵卒上下,與夏侯惇合兵後,兵力達到四萬人上下,已經有能力和李重抗衡一下了。

但李重也可以自豪了,這意味著曹操最終的選擇還是與李重硬拼,原因就是和孫策相比,曹操更加重視李重。

在曹操的心目中,孫策雖然勇猛,周瑜雖然驚採絕豔,但他們還沒有李重的威脅大,曹操心裡依然還有南人懦弱的印象。

曹仁北上之後,就相當於開啟了徐州的大門,恭迎孫策入主了。

孫策可沒有李重那麼猶豫不決,立即北上徐州,將自己的兵力集中在彭城附近,虎視中原,這不是巧合,孫策學的就是項羽的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