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因一笑:“好,那夫君把曲當家的事交給我來處理吧,我很好奇她想讓我做什麼夫君,你可願意相信我麼?”
李湛眯起眼睛看著她,終於一笑:“曲當家手裡有一封我少不更事時候寫的信,那這件事就勞駕夫人出面了。”(未完待續)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利用
五月仲夏,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御駕親征高句麗的事,終於準備好了。祭過天之後,大軍開動,浩浩蕩蕩的出了長安,向東行進。
出軍那日,全長安的百姓都出來圍觀,只見旌旗連綿,戰馬嘶鳴,將士的鎧甲頭盔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亮。天子的玉輦,被禁軍層層保護,高高在上、威儀不凡。
隋人血統混雜,有尚武的傳統,見天子親自領兵征伐,軍容嚴整,也不禁心潮澎湃,不知是誰首先高呼萬歲,周圍的人受到感染也都高呼了起來,“萬歲”聲此起彼伏,在寬闊的朱雀大道上空迴響。
皇帝看到萬民的山呼,胸中激盪不已,不由想到:“做天子,當如是也!”他仰起頭,向天空望去,似乎在說:“姐姐,你看到了嗎?我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我的功績將會超過秦皇漢武,到那時,再不會有人記得我曾是你手中的傀儡,他們也再不會記得你這個長公主,他們都會匍匐在我的腳下,戰戰兢兢不敢再有半點異心!”
涵因坐在毓華樓中,靜靜看著大軍在寬闊的朱雀大道上徐徐行進,眼前的茶湯已經半涼,她才捧起來飲了一口,衝著坐在對面的曲惜柔一笑:“曲大當家現在還覺得那封信會有什麼作用麼?”
上個月末她入宮覲見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這些日子總是多夢,睡不好,涵因便笑著給她解夢,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暗示,就讓太皇太后覺得是長公主在天之靈不安。
又聯想到皇帝近日要出兵,心中更加憂慮,涵因趁機建議道:“妾身聽說長公主殉國時。公主府被亂臣賊子圍攻,皇上平亂後,公主府中的器物也被哄搶走了不少,不如在公主府內設立佛堂,令派人收集長公主當年的器物,供奉其內,以安公主的在天之靈。”
太皇太后本來就反對皇帝親征,也想借長公主這個教訓來提醒皇帝。皇帝一走,長安空虛,難免會有人作亂,於是便同意了。
此道懿旨一發出,各地費盡心思想要拍太皇太后馬屁的人,都開始行動起來,別管真的假的。只要跟長公主沾邊的東西,都一股腦的獻了上來。
涵因把李湛收集來的長公主舊物,也跟著大撥送了上去。這也是一個姿態,意思是鄭倫一系不計前嫌,有意和之前趁著鄭倫失勢跟著打壓他們的各派和解。長公主掌權之時,朝中唯她馬首是瞻的官員十之有七。現在這些大佬,都是因為長公主驟然薨逝而各立山頭的,如今,皇帝把泰王的地位提高到可以和孝王分庭抗禮,鄭倫的舊人做出這番和解姿態也是必然。
“真想不到,鄭倫的女兒竟有這等心胸,連父仇都不計較了。”曲惜柔咯咯笑著,眼神中卻無半分笑意。
涵因把杯子放下。看著曲惜柔,笑道:“其實,那封信是我父親授意的,你也知道,以長公主之能。去突厥做了可敦,說不定會弄出什麼隱患來。”
“看樣子。唐國公與夫人感情甚好啊,連信的內容都告訴你了。夫人倒是賢妻。這種事情都幫夫君處理的好好的。”曲惜柔冷笑,語氣中帶著嘲諷。
當年,李湛給唐國公出主意,把長公主嫁到突厥,然而,之後的一次宮中宴飲,李湛見到了長公主的絕代風華,驚為天人,心裡便生了一股少年情愫。他那時年少得志,人又長得一表人才,風頭正盛,多少女子為他傾心,可長公主卻完全沒把他放在眼裡。
那時長公主正為怎麼樣退掉跟突厥的和親一籌莫展。
於是李湛便寫了一封密信,建議長公主出家以避鄭倫之鋒芒,只要長公主先低頭,鄭倫也不好逼迫太緊。因他當時年輕沒有經驗,又怕長公主不信他的說辭,語氣之中,不由露出了幾分對長公主的戀慕之意。
這封信是由李湛左手寫成,一般人是認不出的,當時傳到劉錦手裡,他們還探討了一番,是否是個圈套,最終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於是真的按此計行事。當時李湛也向鄭倫分析了長公主真的嫁到突厥的利弊,鄭倫思考再三,見長公主果然低頭,為了避免狗急跳牆,也就不再繼續逼迫長公主。
曲惜柔接手綴錦閣後,經常會收一些字畫,這些東西的來路也很雜,一個曾經的青樓頭牌,為了贖身做準備,賣了一大箱子從前的恩客留下的東西。
其中一幅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