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裡拿著一本護照,異口同聲的對著電視機前坐著的我,言語振奮的說道:“外交部”和我們一起努力!
是呢,他們的“外交部”近期經過了努力之後,美國政府在今年10月宣佈了對持臺灣護照的居民訪美免簽證的優惠待遇。如此一來,對臺灣居民護照提供免簽證的國家和地區就達到了130多個。而臺灣當局,當然希望這個數字越來越多,所以,“五月天”會說,“外交部”和他們一起努力。
在總統府裡參觀的時候,帶領我們參觀並做解說的都是臺灣的當地義工。每每說到臺灣的“外交”,他們總是很自豪的說,我們臺灣,已經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給我們落地籤,有20多個國家與我們建立了外交關係
去參觀總統府的人很多都是學生,我那天去的時候,遇到的是一群幼稚園的小朋友和幾大巴的臺東地區的中學生。義工們的解說很認真,很仔細,尤其是講到臺灣今天的繁榮昌盛時,更是說的非常自豪。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沒有提到過大陸與臺灣之間的關係,更沒有誰會提什麼“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無形之中,他們已經將“臺灣是一個獨;立的發達國家”的概念,透過了長者,透過了很多人的言傳身教,灌輸給了下一代。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判斷,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歲月裡,如果沒有什麼特殊重大的事情發生,重大到完全足以扭轉檯灣人心目中對大陸的疏離感的話,中國政府想要完成國家;統一,實在太難太難,絕對要比收回港澳還要難上幾百倍!
總統府裡的義工說,我們和港澳的情況不一樣,當年香港和澳門都是清政府租借給外國的,而我們臺灣,是清政府割讓給日本的。不論他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但聽在我的耳中,卻終究帶著另外一層讓我非常不舒服的意思。聽到他這樣說的時候,我不由暗暗的為中國未來的統一大業感到了前途渺茫。
在臺灣的8天時間裡,時常能看到當地車子的車牌,有的是寫著“臺北市”,有的是寫著“臺灣省”。看到“臺灣省”三個字的時候,我竟會要愣怔一會兒才意識到,啊,臺灣只是一個省,一個咱們中國的省份呢!瞧,不過才幾天時間,我的頭腦裡都快被灌滿了“臺灣是個;國”的概念,更別說那些土生土長的“在地人”了!
昨天晚上,參加同事舉辦在黃浦江遊輪上的婚禮。儘管晚上的風很大,吹得人很冷,但,必須要說,夜晚的浦江景色,真的很美。尤其是從外白渡橋開始到十六鋪碼頭的那一段,當年的萬國建築在各種彩燈的照射下,美麗異常。
我站在夜風勁起的船艙邊,注視著那一幢幢美不勝收的建築,環視著身邊如畫的風景,除了禁不住感嘆夜上海的風姿,還有些不合時宜的想到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太平輪事件”之外,更不由得想到了幾十年前那個政局動盪的年代。
許多許多的人就是這樣,站在逐漸遠離故土而去、一路向南的輪船上,淚眼朦朧的看著浦江邊上的萬國建築,一點點的在自己的眼前消失,那種被迫割捨的情懷,已經是我這樣純粹站在船邊看風景的後輩絕對無法體會到的。
很多人,離開了,又回來了,為的是割捨不下心中的那份鄉土難離的情感。很多人,離開了,便再也沒有回來,為的也是那份記憶中的鄉土情結。因此,我望著美麗的夜上海,能夠稍微的感受到一些當年坐船從這裡離開的前人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向那個如蠻荒一般完全一無所知的臺灣。
同理,當年蔣氏站在軍艦之上,從寧波港口離開生他養他的故鄉時,他舉目眺望著身後那片大好河山,心中會是怎樣的痛,怎樣的不甘與懊惱。被人為割裂的歷史與親緣,被海峽阻隔的鄉愁與情懷,究竟什麼時候,這條已經深不可測的裂痕才能被平復?究竟什麼時候,這條淺淺的臺灣;海峽才能被真正跨越,擯棄了偏見與心結,如親兄弟般的攜手共進?
于右任說: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余光中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邊,大陸在那邊。
六十多年前的聲聲離愁猶在耳畔,遊子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那麼,六十多年之後的現在,臺灣島上的聲聲離愁盼歸之曲,又將在何時唱響呢?這個問題,任世界上再聰明的人都回答不了,大約只有天知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百章
自穿越野人山後倖存的官兵們在列多的臨時收容站裡就地休整,包紮傷口、醫治疾患、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整肅軍容軍紀。曾經在山中度日如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