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2 / 4)

小說:八千里路雲和月 作者:換裁判

日子過的地方!

我到臺灣的第一天,晚上回旅館的路上,在熱鬧至極的西門町,就看到一群人,有年輕人,有中年人,還有老年人,人人手裡舉著書寫著“放棄大;中國主義,承認臺灣;獨;立”這樣字眼的旗幟,昂首闊步的從鬧市中央浩浩走過。

也就在那一天的下午,我到臺北的交通中樞臺北車站買去花蓮的火車票時,就在車站外的熱鬧人行道上,就有臺;獨份子辦起來的要求獨立的攤位,還有醜化馬;英九,說他出賣臺;灣利益的小丑道具。儘管馬路上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幾乎沒有多少人停步去多關心這些東西,但是,那不過是熟視無睹而已,並不意味著,普通臺灣人的心裡不是這樣想的。

每天晚上,我都要聽聽臺灣當地的新聞評論節目,聽臺灣的媒體人是怎樣評價中國召開十;八大,聽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馬;英九當局對兩岸局勢的議論。我在臺灣的八天七夜,基本上聽足了七個晚上,總體的感覺都是,他們不相信大陸當局,他們害怕馬英九“賣;臺”,他們生怕失去今天台灣“獨;立”的局面,覺得自己是夾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相爭大國之間的另一個“國”。

我去花蓮那天,在七星潭的海邊,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先生賣我“大腸包小腸”,他和藹的問我一句:你從中國來啊?這個問題差點噎住了我。我不好多與他在這個問題上多爭論,我只能說,我從上海來。他“噢”的一聲點點頭,給了我一個花蓮當地出產的橘子之後,便沒再為這個話題多說什麼。

恰在這個時候,從七星海灘邊上的空軍基地裡連續起飛了七八架噴氣式戰鬥機,呼嘯著升空,躥進了雲裡,聲音吵得震耳欲聾。我大聲的問老先生:這裡天天都這樣嗎?很吵啊!老先生不以為然的點點頭,回答我說:是啊,他們要訓練啊,都五十多年了。

一聽這個年頭,我頓時想到了蔣氏一再提倡的“反攻;大陸”計劃。從他帶著幾百萬軍民來到臺灣之後,就一直在刻苦訓練著自己的軍隊,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打回大陸去,收復“失地”。可是,軍隊訓練的習慣被保留至今,但,提出那個構想的人,和他遺留下來的“蔣氏政權”卻早已灰飛煙滅。這一切,多麼的諷刺,又多麼的令人感慨啊。

在臺灣的時候,誠品書店是我必要去看一看的地方。臺北市內的幾個分店,只要順路,我都會特意的進去逛逛。西門店、臺大店和信義旗艦店,我都進去逛了個遍,逛三店合在一起的時間足足有一天。

臺灣是個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的地方,凡是在我們內地禁;止出版的書籍刊物,在臺灣幾乎是遍地開花。其實,這種事情的道理和治理水患是一樣的。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比他的父親更清楚,堵是永遠堵不了的,就像人民的嘴巴和思想是根本無法堵住的,只有透過“疏”,透過適當的管道進行流通,才能讓天下太平。

我呢,是個特別愛看這類書籍的好奇者,越是禁止的東西我越是想要看看,越是諱莫如深、千篇一律的定詞濫調,反而容易讓人起疑。所以,在這三個書店裡一逛,買回了十本“禁書”,花去了我四千多新臺幣,合計人民幣將近一千塊。又厚又沉的書籍,讓我的行李差點超重。

講述大陸與臺;海關係的書籍,一般都與講述國內領導人花邊新聞的書籍一起擺放在歷史架附近。近期因為召開十;八大的關係,此類的書籍舉目皆是。但凡是在這樣的書架附近,站著最多的,從著裝與口音上判斷,基本都是從內地過去的遊客或者商務人士,幾乎人手一本“解密十;八大”、“薄熙;來事件真相”之類的相關書籍,一個個低頭看得津津有味。所以,就算一時半刻找不到歷史區書架在哪裡也很簡單,只要舉目一望,那個書攤前站著的人最多,估計就是那裡了。

我對十;八大的興趣不大,關於諸位領導人的各類花邊新聞的書籍我也不太愛看,我關心較多的還是國;共之爭與抗戰那個時候的歷史。在翻看著這些“禁書”的時候,看到一本書的扉頁上,用醒目的標題寫著:

“以前大陸是我們的,從什麼時候起,他們說,我們是他們的?!”

這個問題問得很尖銳,一時之間還真讓人無從答起。我無語,只能瞪著那本書的扉頁看了好半天。是啊,以前臺灣是我們的,從什麼時候起,你們不是我們的了呢?我也想要問一問他們這個問題啊!

每次出書店出來,帶著這種奇怪的感覺回到旅館,開啟電視機,就都能看到在內地很有影響力的“五月天”樂隊幾個男人做的一個“政府廣告”,一個晚上不知道要出現多少次。他們樂呵呵的在電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