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1 / 4)

小說:八千里路雲和月 作者:換裁判

很快,掃蕩行動就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接連有數位官階高至中將的軍方高層人員被查出為中,共地下黨員,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更有許多曾經與中,共地下,黨有過聯絡與接觸的軍內人員均以“通共”的罪名被捕入獄,刑期從數年至無期不等。

基於對共,產黨的恐懼與憎恨,關於“共,匪”、“共,諜”的指控也漸漸的被人為的、有心的製造成了上綱上線的地步,幾乎事事都有可能被懷疑、問罪,連說話也必須要小心翼翼,弄得整個臺灣人人自危,道路以目。

蔣經國控制下的臺灣情治機關的勢力在這個階段迅速擴張,藉著肅清“匪諜”的名義,肆無忌憚的介入人民的各類活動中,一如明朝時期的東廠西廠一般的密切監控與強硬手段,讓臺灣上下落入了不敢公開談論政治的沉默之中。加之蔣介石認為“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想法,更是導致了許多無辜民眾因此而莫名其妙的捲入“匪諜”案件而平白受難。

蔣經國屬下的情治機關如此大規模搞監視、監聽的行為,讓民眾感到恐懼的同時,也讓黨內的許多軍政要員感到了憤慨。只是礙於蔣家的勢力,並沒有多少人敢於抗議。但有一個人卻敢直言不諱的加以批評,甚至對那些“錦衣衛”們不假辭色,這個人就是孫立人。

孫立人常常當面給那些“錦衣衛”們難堪的做法,著實的讓他的忠實部下狄爾森為之感到頭痛。他幾次三番提醒將軍不要肆言論政,至少不要當著那些人的面痛罵“人心不古”之類的話語,更不要批評蔣“太子”建立的“國防部總政治部”。偏偏他的好心規勸有時並不被將軍領情,還要被他訓斥,認為他的身上少了當年一往無前的勇氣,常常不聽他的勸說與解釋,便會頭也不回的拂袖而去。

他對此非常的擔心,擔心將軍在這麼“口無遮攔”下去,早晚會成為蔣氏父子的眼中釘,會對他下手整治。果然,在韓戰結束後沒多久的1954年6月,孫立人被任命為總統府參軍長。這意味著,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是陸軍總司令,僅僅只是一個看起來很美,卻沒有任何軍權的擺設。而他多年來一直期望得到的參謀總長的職位被一個軍功不如他,聲望不如他的彭孟輯給取代了。

蔣總統這麼做的目的何在,很多人的心裡都明白。其實,這已經是一種擺在檯面上的警告,也是一種無聲的威脅。如果孫立人明白這一點,從此以後不言政事,百事不管,只乖乖的做他的掛名參軍長,也許他就能從蔣家父子的手中逃過一劫。但是,孫立人還是孫立人,他永遠都是那個直言不諱、心高氣傲的孫立人,絕不可能輕易服軟、低頭。

於是,毫無心機的他,屢屢在公眾場合向美國人和自己的部下抱怨蔣氏的不公,還頻繁的與美國軍方政界人物接觸,每每在提及黨內腐敗與軍隊腐化、派系林立等問題時,都會義憤填膺的大加貶斥。他只顧著自己的嘴巴痛快,一瀉心中憤懣,卻哪裡料想得到,他的一舉一動早就在蔣氏父子的“錦衣衛”們的高度監控之下。於是,他的這些“大逆不道”的反動之語、頻頻接觸美國人的出格之舉都落入了蔣氏父子的眼中。

1955年的元旦日,狄爾森與韓婉婷帶著三個孩子到士林官邸與蔣介石一家共進晚餐。晚飯後,當太太們帶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客廳裡玩耍的時候,狄爾森則被蔣氏父子叫進了書房談話。

剛走進書房,狄爾森便意識到了氣氛的微妙。蔣介石的臉上不再掛著剛才吃飯時的和藹表情,而是沉下了臉,嚴肅的看著他。蔣經國則恭順的站在父親的身邊,同樣一臉沉凝的看著他,眼神顯得很奇怪,似在打量,又似在品評。狄爾森的眉頭微微一皺,有種不祥的預感頓時湧上心頭。

他沒有說話,以軍人的站姿筆直的站在他的長官們面前,屏息凝神的等待著長官們的發話,而不是以蔣家親眷的身份面對他們。

蔣介石的眼睛在狄爾森的身上來回的掃了幾遍,也許是狄爾森端正的站姿讓他稍稍的感到滿意,於是他輕咳了一聲,用他那濃重的奉化口音慢慢說道:

“逸之,你當兵多少日子了?”

“自民國二十一年始至今,已經有二十三年。”

“當年你是怎麼當兵的,還記得嗎?”

“記得,此生難忘。”

“那麼,你是怎麼有今天的,也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沒有您的提攜,就絕對不會有我的今天。此恩,逸之終身銘記。”

“這麼多年來,你對黨國的效忠,我都心裡有數。你是個可造之才,婷兒看中你,證明她的眼光不錯,你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