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四方方的天空裡,再也出不去了,所以對外面的世界格外的好奇。
華裳轉頭對邊上的溫嬪說道:“我記得溫嬪妹妹是宣州上庸人,那裡可有什麼新奇的東西?”
溫嬪見話題突然轉向她,羞澀的一笑道:“上庸郡很大,嬪妾家住上庸郡的會稽府,得名於會稽山,上庸郡臨海,但是會稽卻臨山,所以氣候適宜,溫暖宜人。”
皇后插口道:“會稽和新汲都是八府之一,也是整個大梁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兩位妹妹都是好福氣呢。”
華裳和溫嬪都笑著點點頭。
這很正常,整個大梁分為:一都、二陪都、七州:一州下設四郡,一郡下設六府,一府下設八縣。
也就是說除了,都城和陪都之外,天下被分成了二十八郡。
定州:永萊郡、新安郡、巴陵郡、閬中郡。
安州:延安郡、榆林郡、隴西郡、淮安郡。
寧州:漁陽郡、琅邪郡、同安郡、信安郡。
憲州:交趾郡、臨邑郡、高涼郡、西海郡。
宥州:高丘郡、房齡郡、資陽郡、黔安郡。
宣州:上庸郡、昌邑郡、下邳郡、豫章郡。
宋州:扶風郡、荊幽郡、司隸郡、山陽郡。
郡的最高長官為郡守,郡雖然隸屬州,但是州卻沒有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只有名義上的州巡察使,負責的是監察,所以郡守事實上就是地方的最大實權官職。
華裳身後的華氏出身臨邑郡,溫嬪身後的張氏出身上庸郡。
郡和郡也有所不同,邊防重鎮或者魚米之鄉,肯定和不毛之地是不一樣。
總得來說,有八個郡是凌駕於其他郡之上的。而這八個郡也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府。
永萊郡治下之漢陽府;
閬中郡治下之泗水府;
淮安郡治下之西河府;
漁陽郡治下之閩中府;
資陽郡治下之內史府;
上庸郡治下之會稽府;
昌邑郡治下之淄川府;
臨邑郡治下之新汲府。
民間也有傳言,大梁最有權勢的豪門,全部都出自這八府。
瞭解了這八府,就等於明白了大梁錯綜複雜的發家史。
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府臺,這八個府的府臺恐怕比一些郡的郡守都有底氣。
而華裳和溫嬪之所以在後宮如此受到禮遇,自然和她們的出身是脫不了關係的。
淑妃雖不惡毒,但是也驕橫,但是看看她對溫嬪的態度,不說如沐春風,也算是安逸平和了。
當然,這也和淑妃背後的望族何氏對溫嬪背後的望族張氏的態度有關。
何氏和張氏的關係雖算不上鐵桿,也算是政治上的盟友,所以皇帝將溫嬪安排到淑妃的椒房宮也考慮到了她們關係的和諧。
而華裳自己則不必多言,出身世家的她,在這後宮中,幾乎不會受到什麼明面上的指摘。
作者有話要說: 以上內容純屬瞎編,不要代入任意朝代。
求收藏,求撒花。
今天剛考完六級,所以最近更新相當沒有規律,大家也不要對更新抱有期待,因為蠢作者還要準備27、28號的考研,所以親們閒著沒事的時候再來看一看就好了……
☆、寧貴嬪
幾個出身高,位分也不低的妃子和皇后聊著天,低位的妃嬪幾乎插不上嘴。
蘭婕妤看著話題從自己的公主換到了出身的高貴,氣的捏緊了帕子,但是也默默的低下頭,就算咬緊牙,也不能露出不滿的表情。
蘭婕妤為人雖不算聰明,但到底不傻。
她的出身的確不高,父親只是一個小官,就算按上清流的美稱,也不能改變他沒有實權,沒有地位的事實。
蘭婕妤隱晦的看了一眼前面的寧貴嬪,寧貴嬪依舊老神在在的樣子,深灰色的宮裝讓她又顯得老了一點。
蘭婕妤翹了翹嘴角,這位貴嬪娘娘膝下育有大皇子,心裡能不有點想法?
皇后,淑妃,鄭妃,華妃,溫嬪,這些人的確都出身高貴,但是也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沒有皇嗣!
華妃,溫嬪剛進宮,先不談,但是皇后,淑妃,鄭妃已經在皇帝身邊待了十幾年,卻未有所出,能沒有問題?
皇后看著大皇子長到9歲,眼睛都盼瞎了!
寧貴嬪似乎感覺到了蘭婕妤的視線,微微抬了抬眼皮。
然後,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