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上房,將最好最大的一間給了古葉氏,青舒用一間,青陽用一間。六間普通客房,給了古強與蘇媽媽一間,吳榔頭一間,女人孩子分用三間,留一間給古元河。剩下的男丁們,便鬆快兒地分住進了四個大通鋪中。平日裡,一個大通鋪安排住十個人,趕上人多生意火時,一個大通鋪能擠下十五六個人。
等吳榔頭安排好了食宿問題,沒什麼胃口的青舒草草吃了幾口東西,便焦急地等待訊息。一有了落腳地,青舒便第一時間讓古強帶上人手去尋古元河了。這是目前第一要緊的事,比他們在鎮子上買宅院更要緊的事。
古強、張大、韋鐵錘、吳小山和康栓柱一行人,出了鎮子,一路急行,往東南方向的大古家村去了。
四五十年前,古姓四十多口人逃荒到了康溪鎮,選了一個僅有三四十戶人家的無名小村落,落腳紮根,繁衍生息。不過五年,古姓人由四十多口人增加到了六十多口人,原有的三四十戶人家姓氏很雜,沒有古姓人的團結力,因此,很快被外來者的古姓人坐大,無名小村有了名字,古家村。
古云虎出生在古家村,十歲時附近幾百裡都遭了悍災,整個古家村陷入一片愁雲慘霧。有人提議再次逃荒出去尋別處過活,但族長與半數族人都不同意,最後族長咬牙下令,誰也不許再提逃荒二字,他們古姓人,要生在這裡,死在這裡,再不過那顛沛流離的日子。
第二日,古家村有六七家古姓人跟著其他姓氏人出去逃荒了,剩下的古姓人,過起了吃糠咽菜也填不飽肚子的日子。
古云虎從小長的比別家孩子壯實,飯量大,他娘身子不好又懷著身子,沒法兒幹活。每日裡,他爹便帶著他滿山遍野地找野菜,扒樹皮、挖樹根,偶爾見到小獵物,便沒命地追。
古云福作為兄長,卻是每日裡唉聲嘆氣地躲在家裡怨天尤人。災荒發生前,他每日裡坐地私塾裡讀書,爹孃指著他將來能出息,從不讓他做地裡活兒。災荒發生後,他私塾讀不成,每日裡吃糠咽菜的,還添不飽肚子,他一怨天,二怨弟弟的飯量大,三怨他娘還要生出個弟弟或妹妹和他搶食。
幾個月後,古云福將他娘氣的早產,族裡有經驗的婆子來了三四個,都搖頭,最後使勁渾身解數,只救活了他娘,那孩子沒保住。
十一歲的古云虎非常護他娘,要揍古云福這個兄長,他爹卻護著將來要出息的長子不讓打。從此,兄弟之間,父子之間便生了嫌隙。待他娘身子養好了些,能下地做活計了,年少的古云虎說要出去找活計做,掙銅板回來給他娘養身子。
大家都說孩子的話不可信,沒當回事。沒想到,幾日後,古云虎自古家村消失了。隔了一年多,突然有人捎了三十個銅板回來,愁白了半個頭的古云虎的娘捧著兒子捎回來的銅板,哭的聲嘶力竭。而古云福,鼓動他爹再送他去私塾。他爹紅了眼,一巴掌甩了過去,罵長子狼心狗肺,不管全家人死活。
多年後,古云虎捎回來的銀錢從三十個銅板到五十個銅板,到一百個銅板,到幾兩銀,最後,他帶了新娶的娘子回到家鄉,給爹孃磕頭。他要接了爹孃進京,爹孃不肯,只得留了銀兩給爹孃,匆匆回京,然後出征。
兩年後,邊疆平定,他從戰場上回來,才得知爹孃於大半年前前後不過兩日雙雙過世。
古云福從古葉氏手裡拿了五百兩銀子辦了爹孃的喪事後,舉家來到京城投靠了他們。
曾經失去一個弟弟的痛,古云虎不曾忘記,他可以接濟兄長,卻依然不能原諒兄長年少時犯下的錯。只是這種痛,他不曾對人說起,看在兄長這些年傍在爹孃身邊的份上兒,他沒有計較兄長每年都要伸手向他要銀錢的事。
戰場上,三十五歲的古云虎,胸口中了三箭。他被兄弟揹回營地時,他知道自己要死了,臨死前將心底一直怨恨兄長害死了未出生的弟弟的秘密告訴了古強,並告訴古強,他活著時不能常傍在爹孃身邊,死後一定要回去,躺在爹孃的腳下,在黃泉下陪伴二老。
因此,古強先帶古云虎的遺體回京,讓古葉氏看過,又請示了朝廷後,遵照古云虎的遺言,將他送回鄉。當時,朝廷派出了官員與風水師,風水師看過古家村周邊的風水,最後指給了離古家村有七八里地的樹木環繞的一處荒坡。
古云虎便被安葬在了荒坡上,朝廷為他修建了將軍墓,並將他爹孃的骸骨也移到了這塊兒墓地,成全了他要躺在爹孃腳下的遺願。
越接近將軍墓,古強的臉上越是悲傷。他的將軍,他的兄弟,他的主子,就躺在這片土地上。
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