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是在說仁怡太后要取長公主性命。因此,他思前想後,批了這一命。如此一來,考慮到大安的江山社稷,太后也會打消加害長公主的念頭。
“此後幾年,貧道為遠離是非,出門遠遊。直到聽聞先帝駕崩、仁怡太后薨,太子登基為帝、姚貴妃為太后,貧道這才千里迢迢地趕回京城。可迎接貧道的,是一場又一場的腥風血雨。不久,太后娘娘秘密將清風接走。”他哽咽,“清風,即是姚春為貧道生下的孩兒。自此,貧道揹負起了永遠洗刷不掉的罪孽。”此後多年,太后有需要便找他給人批命。
而他每次提筆給人批命,被他批命之人便短則一個月、長則一兩年內就會死去。有時候死的只有被批命的那個人,有時候死的是被批命那人以及全家老少。最慘烈的一次,死的人數最多的一次,便是楚相府被滿門抄斬、株連三族的那一次。他自知自己此生罪孽深重,卻不能回頭。因為他的兒子清風在太后的手上。太后安排他們父子每半年見一次面,每次見面說話不能超過半個時辰。
周伯彥的耳朵裡嗡嗡作響,整個人有片刻的恍惚,“‘平定四方之神女,命相貴不可言’。神女,貴不可言,神女……為什麼?”他不由自主地喃喃出聲,卻不自知。
明濟道長休息片刻,抬眼看著對面已經失神的彥公子,“你一定想問,這批命是太后自己示意貧道批的,時過境遷,為何又因這批命容不下你娘吧?”
周伯彥的神色間還透著幾分的恍惚之相,“為什麼?”他此次南下,遇到了準備逃出大安的紫衣。紫衣告訴他,他娘死於一個批命,一個由明濟道長斷的批命。批命的內容為何,紫衣表示不清楚。紫衣還好心提醒他,知道批命內容的恐怕只有四人,先帝、仁怡太后,以及太后與明濟道長。現如今,知情者只剩太后與明濟道長二人。太后斷不會說出來,因此,答案只能從明濟身上找。
明濟道長顯得異常精神,“許多事,貧道在你娘去世後才想通。你娘中毒,不見得是仁怡太后下的手,十有*是姚貴妃自己動的手腳。姚貴妃當時似是冒犯了仁怡太后,惹怒了仁怡太后,先帝正在考慮是否將姚貴妃打入冷宮之事。恰在這時,你娘得了怪病,仁怡太后與先帝的注意力便集中到了救治你孃的事情上,將姚貴妃打入冷宮的事放到了一邊。等到你娘情況危機,支撐不住了,姚貴妃便在太后與先帝面前提到了貧道。”
“貧道在宮女的床上醒來,此事疑點重重,恐怕也是姚貴妃一手策劃的。再到宮女生子,再到清風成為人質,一環套一環,好高明的手段。”到了此刻,他顯得很激動,“你娘和太后交惡,是因你娘從一位老宮人處得知了當年得怪病的真相。自此,你娘一心一意要助當今聖上奪回太后手中的權柄。遺憾的是,你娘作不到太后的狠絕,終是敗下陣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周伯彥感覺喉頭一緊,說不出話來。
“長公主年輕時的各種傳聞,彥公子一定聽過不少。長公主以女子之身輔佐帝王,吸引了天下無數英傑的目光。從名門公子、年輕的將軍到臨國皇子、王爺等不知凡幾,個個圍在她身邊。若貧道猜測無誤,也就是那時,太后對長公主生出幾分戒心。雖然批命是太后當年自己示意的,可突然之間對長公主起了戒心。再加上那幾年戰事連連告捷,英雄輩出,太后將一切往批命上靠攏。”
周伯彥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再次喃喃出聲,“平定四方之神女,命相貴不可言。”
“在太后眼裡,長公主的一切都在往批命上靠攏。因為是平定四方的神女,所以才有天下俊傑如臨國皇子、王爺等人物圍在長公主身邊,且邊疆戰事連連告捷。因為命相貴不可言,因此才能輔佐皇上,才能得天下俊傑處處相助。可大安是皇上的,不可能是長公主的。長公主雖說有了駙馬,可依長公主的性子,心血來潮地突然嫁去臨國也說不定。”
周伯彥木然地看著明濟道長,心裡不知在想什麼。
這不能言明的許多秘密憋在心裡多年,明濟道長似是找到了發洩的出口,一直說,一直說,停不下來。“到那時,長公主成了臨國的神女,大安的敵人。當長公主與太后的關係越鬧越僵,當長公主與西昌國的耶律皇子傳出風花雪月之時,太后再也按捺不住,開始壓制長公主的勢利。最後……”最後,以長公主跳崖收尾。
突然,明濟道長眼中閃過瘋狂之色,“你發現了嗎?多年來太后一直以奪取親生女兒在乎的一切為樂趣!長公主大婚,她出手破壞長公主與大駙馬的感情。長公主喜歡楚相府的大公子,太后毀了楚大公子並滅了楚相滿門。長公主看上一